“钢板裁缝师”南足刚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09-17 08:42:55

图为南足刚(右)在气割班指导员工操作自动无轨道切割机。 张昱诚 摄

在中一重工气割生产车间里,火焰四射,一名女工同时操作着3台无轨道自动钢板切割机,切割着5厘米厚的钢板……这种无轨道自动钢铁切割机,是“广西工匠”、有着防城港中一重工“钢板裁缝师”称号的南足刚的最新一项发明成果。

2015年前,中一重工气割车间内都是由工人操作的半自动轨道切割机切割钢板,一人只能操作1台,轨道1米多长,每次切割完一段钢板后,必须转轨道才能继续另一段钢板切割。这种切割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产量低、成本高。始终沉在生产一线的南足刚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调查研究,他决定进行技术革新,发明一种无轨道切割机,从而在切割钢板环节上省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于是,南足刚便开始了埋头试验。由于钢板切割主件的精度要求极高,误差值最多为1毫米。如何使切割机在没有轨道引领下做到在钢板上精准切割,就成了改造切割机的难题。但是,这个难题并没有难倒南足刚。早年,他还在一冶集团总部工作时,曾见过一位四川的切割机操作师傅用一根钢杆就能固定切割机的切割方向,使切割机沿着直线切割。这个发明点醒了他。为便于携带和操作,他在使用单杆研发的基础上对切割机作了改进,把原来的四轮切割机改造成三个轮、二个轮,再从二个轮改成一轮。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创新研发出了无轨道圆形零件板坡口切割机。

当有人问到南足刚为什么会有这种创新的思路时,他幽默地说:“你不做,我不做,就没有创新。但是,一项创新只有‘懒人’才会去做,原因是不想那么辛苦。”

正是这样的一种“懒人”创新的思路,南足刚获得了成功,也带动了中一重工在技术上不断上升、不断创新。

中一重工气割生产车间气割班女班长赵转阳,说起南足刚是频频点赞:“南总是一个很棒的专家,在车间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每当焊接组装上遇到难关,南总总能想到最省力的解决办法。在中一重工,技术上有什么难题,只要找到南总,他都能够帮你迎刃而解。”

中一重工下料工段车间工长庞林森说,自从无轨道圆形零件板坡口切割机替代半自动切割机后,气割班每月产量提高了550吨,年产量提高了约6700吨,年节约成本33.4万元,为公司每年增加收入104.5万元。过去都要男工才能干的气割活,现在全是清一色的12名女工在干,这也成了公司气割生产车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技术强硬,注重实用。靠着这些创新,目前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庞林森补充说。

“一个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技术创新必不可少。”南足刚说,“技术创新并非某一日的突发灵感,而是长期不断钻研琢磨、在原有基础上寻求突破的结果。只有这样的创新,才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南足刚谈及他的这项技术创新时总结的这番话,也给人们对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带来了思考。

南足刚用他的创新思路、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在操作和技术领域上突破难关,不断提升了中一重工在技术领域的高度和知名度,为公司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