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 芳 叶凤煜
莫晓东在社区为群众办事。
“莫支书和社区干部们每天从我家门口经过,都会问我吃饭了吗?吃了什么?身体好不好啊?把我当成他们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我心里好感激他们。”9月5日,莫晓东像往常一样,在大街小巷走访,来到88岁的五保户樊有德家门口时,樊有德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39岁的莫晓东,是东兴市江平镇城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莫晓东一家三代都是社区干部,三代人70年的坚守,见证了社区居委会的发展,也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5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莫晓东一家生活在城北社区跃进路两层老式的楼房里,与母亲一同居住,他家客厅最正中央的位置悬挂着“宁可以德胜人,切勿以财傲众”的莫氏家训。这句话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留下的家训,从唐代一直流传至今。
莫晓东的爷爷莫华德,1927年出生。1950年,莫华德当上江平镇的镇长,曾当过防城各族自治县的人大代表。20世纪50年代,莫华德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却因家庭的原因未能通过入党申请,但是他并未放弃,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1985年如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年,他已经58岁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莫华德时刻不忘党的教诲,即使在病榻上,还不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莫晓东印象中,莫华德诚实、高大,做什么都很严厉,调解邻里纠纷总是很公正。那时,莫华德发动群众集资修街道。一名包工头知道了这件事,买了猪脚送到莫家,想走走后门,让莫华德把修路这个工程承包给他。得知那人的来意后,莫华德二话不说,连人带猪脚一起轰出了门。后来,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莫华德亲自监工,不让施工的工人有机会做半点假。“因为做事公正,群众有什么困难都跟爷爷说,爷爷会尽力帮忙,他的口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树起来的。”莫晓东说。
致富不忘报党恩
莫晓东的父亲莫光仁在改革开放前是工厂的工人。改革开放后,莫光仁靠手艺发家致富,并于199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担任过城北社区的治保主任。
“我和姐姐都是在2001年入党的,”莫晓东开心地说。在莫华德的影响下,莫晓东的父亲莫光仁、莫晓东自己和姐姐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莫晓东便被祖父和父亲动员回社区上班。莫晓东读过大专,那时他在东兴的保险公司上班,工资待遇还不错,但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把社区工作当成终生事业
“我从22岁开始从事社区工作,把青春奉献给社区,把社区工作当成终生事业来做”,莫晓东说。17年来,莫晓东带领社区干部为居民们办了不少实事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建起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京族民歌传习基地、国门大舞台、小型足球场等。城北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农村基层五星级党组织”“儿童家园示范社区”“广西科普示范社区”“和谐邻里”“防城港市和谐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称号。2018年,莫晓东被评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