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安:认真完成学生交给的“作业”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09-08 11:32:53

□ 本报记者  韦 佐  文/图


9月3日,邓华安在给学生讲“校训”。


手写的教案工工整整。

“学生让我给他们写条幅,我写好后,就跟他说,这位同学,你交给我的‘作业’,我现在已经完成了,请你检查……”

这位给学生做“作业”的人,叫邓华安,今年62岁,退休前是光坡中心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根据“广西优秀退休乡村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退休当年,他就成为港口区4名支教教师中的一员,继续他经历了40余年的讲台生涯。今年9月开学,是他重返讲台的第3年。

从月工资20元干起

毕生不改从教初衷

1976年9月,邓华安到光坡沙螺寮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月工资20元,每月还要从中拿出5元到大队指定的生产队购买稻谷作口粮,生活十分艰苦。他以苦为乐,钻研业务,表现优秀。1980年2月,经原钦州行政公署教育局、劳动局考核,被录用为公办教师。

1983年和1988年,邓华安有机会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但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他所喜爱的教学岗位。1993年6月,光坡乡党政办主任工作变动,领导有意找到他。眼看小学毕业班就要毕业考试,邓华安不忍心放下学生改行。1994年,防城港市建设掀起第一波建设热潮。市里某公司办公室主任高升了,公司老总找到邓华安,让他帮写了年终工作报告十分满意。还有一个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叫邓华安全程陪同考察公司的各部门和工地。两个小时后,让他现场写报告。报告写好后,这位书记也非常满意,当场拍板让他上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且先上任后办理相关调动手续。

但邓华安还是选择当一名教师。一当就当一辈子。这一辈子,好像就是为了认真地完成一茬茬学生交给他的“作业”。

在工作上当引路人

在生活上开小饭堂

2000年8月,邓华安任光坡中心校校长,一当就是14年。

上任当年,按当时政策规定,一下取消代课教师,光坡镇小教师由原来的200余人一下减至130人;学校经费由原来收费生每学期300元,变成了财政拨款的每生每学期村校60元、中心校80元。面对如此困难,邓华安团结班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顺利完成各项管理、教学任务。

中心校校长管理全镇所有小学。调配教师、常规管理、迎检、各种工作评估验收等;此外,还要解决各村小学师生日常诸多事项,如水、电、路。邓华安说,当时,一些村校还点煤油灯,用水要到几百米外的村里去挑。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得向上级部门反映,直到问题解决。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邓华安的工作成绩显著,如学校“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被评港口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其本人先后获得自治区工会“重视支持教育工作的党政领导”“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仅1996年以来,就获得30本荣誉证书和奖状。

和邓华安共事24年、如今仍继续共事的光坡中心校校长杨成文说,工作上,邓老校长是他的引路人,同时还培养了一茬茬年轻教师;生活上,他像个温厚、大度的兄长。

当年,杨成文等几个年轻老师,就把邓华安的家当成饭堂。那时,邓华安两个子女还在上学,只有他一个人拿工资,家境并不富裕。邓华安的爱人就回到沙螺寮的海边去耙螺、挖沙虫,自己种菜,用来补充伙食。邓华安说:“乡村小学条件本来就艰苦,当校长的,一定要从工作上好好引导、从生活上尽力照顾好年轻教师。”

字幅串起师生情谊

校训昭示以人为本

对于退休后重返讲台,邓华安有过担心:像我这么个“老头子”,学生会不会喜欢、接纳?毕竟,阳光帅气、端庄美丽的年轻老师更受学生欢迎。

但邓华安的担心有些多余。退休后重返讲台的第一天,就在开课前,他的办公室溜进了一两个五年级学生,看了邓华安办公桌上写着的和墙上挂的几张书法条幅,禁不住露出羡慕的神情,说:“老师,你的书法好靓喀。能不能送一幅给我?……”

“没问题啊,那说说,你想让我写哪一句?”邓华安看着他真心喜欢,回答得很干脆。

“就写毛主席的《长征》吧!”这名学生答道。

“那今天放学前,你到我的办公室拿吧。”邓华安说。

放学前,那名学生又带着两三个同学来到邓华安的办公室。“这位同学,你交给我的‘作业’已经完成。现在,请你检查。”邓华安双手捧起他写好的书法条幅,送给求字的学生。

这名学生听老校长把为自己书写的条幅称为“作业”,甚为新奇;又仔细欣赏了老校长的书法,感觉十分满意。其他同学仿佛受到“启发”一般,说:“老校长,能不能也给我写一幅?我们也要你的‘作业’……”

既然学生喜欢,邓华安当然乐意为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两年多来,邓华安为学生书写了近千条书法条幅。有的学生说,我爷爷也喜欢;有的学生说,我爸爸也喜欢。就是说,邓华安不仅为学生写,也帮学生的家长写。“当老师的,光上好课还不行,还得有一两样特长。”邓华安说,“最重要的,是一个‘爱’字,只要你爱学生,就会把他们教好。还有一种传统说法,叫‘隔代亲’,看着学生,我就感觉他们像孙辈那样,特别亲切,因此也少了隔阂。他们喜欢听我的课,我感到这是一种享受。”

“教语文课,一定要把德育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融合到教学之中。”这是邓华安作为曾经的语文课教师最大的感受。退休后重返讲台,他教的是五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心理健康课,一定要通过事例、案例来讲道理。学生喜欢听‘故事’,只有摆事实才讲好道理。”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这是接任光坡中心校校长后的第二年,邓华安拟定的校训。“以人为本,就是每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从入学的那一天起,我就要让学生记得,‘学会做人’永远是第一位,而且是一辈子的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