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时不吃苦,何时吃苦?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09-06 10:18:51

● 文 文

漫长而炎热的暑期,各地相继出现“吃苦夏令营”,让一些人脸上出现与天气堪可一比的表情:皱着眉头吸凉气。似乎这个以“吃苦”为旗帜的夏令营怪诞无比,孩子们不值得去找苦吃。

那么,这个“吃苦夏令营”真的是无事找事、纯属多余吗?

未必。如果说人的一生早晚要有点苦吃的话,那么,还是在做孩子的时期,来品尝这个苦味吧!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一条人们常引用的名言,被古今中外诸多的事例所证实,通过吃苦的磨砺,使人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其原本所不具有的能力。人的一生,常常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人说,都21世纪了,完全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还鼓励去吃苦,用得着吗?

当然用得着。吃苦,几乎就是人的一生永远不可规避的一课。胎儿从产道来到人间,必然要经过痛苦的挤压,这对日后的大脑发育、骨骼健康都有好处。一些产妇为了避免自己待产过程和恢复体形中的痛苦,选择了相对痛苦更少的剖腹产,这其实有悖于生理科学,受到专家的批评。规避短期的生产痛苦,将会有后期更多不利的综合症。直面短期的痛苦,是为了长期的收益。

孟子讽劝的关键一句是“苦其心志”。让孩子的意志、心性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到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锻炼,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吃苦的内涵远不是浅层的温饱之虞,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抗压能力。别的孩子用的是名牌,别的孩子接送有高档车,别的孩子遗传基因让其自幼高挑俊秀,别的孩子功课比自己好……这,会让处于对立面的孩子心中品尝到苦涩。但如果孩子能强咽苦涩,坦然面对,淡然处之:没关系,我也挺优秀,最终的成功与否,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有如此坚强豁达心胸的孩子,何愁不会立于不败之地。

曾经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该清醒地分辨,这句话的上半句是对的,下半句完全错了。连打个酱油、洗个碗筷都不舍孩子做,或者孩子连听到这点劳动都畏难地皱眉头,不情愿做,这样的孩子能指望其将来可堪大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硬下心肠,让我们的孩子在相对苦一点的时空,历练一把吧,有百益而无一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