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三十载 只为稻花香
2019-08-26 10:02:18

□ 本报记者 韦 佐 见习记者 陆飞伶


岑继清给当地农民示范收割机的使用方法。  本报记者  韦 佐 摄


考种脱粒。  本报记者  韦 佐 摄


8月上旬的一天,在上思县那琴乡那琴村的田间,记者第一次见到头戴草帽、身负“背负式小型割稻机”在田里割稻的岑继清。岑继清高个、精瘦、脸膛黝黑,起初让人以为他是那琴村的村民。市农技推广研究员刘义明介绍说,这位是上思县农科所所长岑继清。

3天后,记者再次来到上思县农科所。岑继清的同事小刘说,在他们的眼里,岑继清比农民更像农民。“整田、播种、育秧、授粉、收割,再到分类、记录、考种的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说话间,身着工作服,戴着草帽的岑继清笑盈盈地从田埂上走来:“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双抢’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错过一季就丢了一年的收成!”

“31年他没挪过‘窝’”

1988年7月,岑继清从广西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思县叫安乡农业站,2个多月后,被调到上思县农科所工作,从此就再也没有挪过“窝”,他每天都和水田打交道、每天都在和禾苗打交道,一干就是31年,与水稻结下一生之缘。

在岑继清担任县农科所所长期间,上思香稻试验站被广西农业科学院评为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2015年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优秀”等级。他研究的项目“广西水稻核心种质构建及创新利用”,荣获2019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从大学毕业开始,我干了31年基层农技推广,亲身经历和感受其中的艰辛。2014年试验站的建立对保护‘上思香稻’这一国家地理标志起到重要作用,建站后我们更系统开展上思香稻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等科研。”从朴实的言语中流露出他对农业科技深深的喜爱与坚守。

因为热爱,所以不怕苦,也不怕累。他一直奋斗在水稻育种、水稻栽培试验的生产一线。“一穗谷,我要仔细地一粒粒地数出这穗谷的实粒有多少,空粒有多少,从而计算出这个品种稻谷的结实率。”岑继清说。要判断一个香稻品种好不好,他常常需要经过几年的试验才能鉴定出来。“今年,由市农机农技服务中心引进的多年生稻(早造)示范片,在上思试验取得成功,将会减轻农民种植香稻的劳力、财力成本,这一直是我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

“我本是农民的儿子”

岑继清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与田地的感情。成立试验站后,每年都会引进200多个品种的香稻,农民需要什么品种的香稻,我们就针对性地选育,契合市场,所以,一定要跟农民打成一片。我们选育一个品种,最开心的事就是得到农民的认可。”

“双抢”期间,身为农科所所长的岑继清,不仅要和农民一起抢收稻谷,还要仔细对稻谷进行选种。岑继清说:“上思县的多年生稻示范片面积有255亩,由5个示范点组成,是迄今为止广西面积最大的多年生稻示范片。其中,最大的示范点在那琴乡那琶村,面积为95亩。”记者跟着刘义明、岑继清一行来到距离香稻试验站40多公里的那琶村香稻种植基地。一下车,岑继清就把小型收割机增上柴油,背到肩上给当地农民讲解收割机的使用方法并一跃到田里示范收割的要领。岑继清还让该村的村支书把刚才这个“田间实践操作课”录成视频分享到他们的农民水稻种植群中,与大家一起学习。

这位年轻的村支书告诉记者:“平日里一系列田间管理,岑所长都讲解得很细致,还不厌其烦地领着大家进出试验田,现场实操。”

岑继清不是农民,却是农民最熟悉的朋友,他领着乡亲们,在科学种田、求量求质的路上一路同行。

“不一定求产量,但要求产值”

岑继清说,上思自然环境特别合适种香稻,尤其是香糯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蒸糯全村香”之说。岑继清,中国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徐建龙说,上思香糯有一种 “香基因”,为全国其他香糯所独有。他特别看好我们的上思香糯。

听说红米、黑米的种苗成本和管理成本与普通水稻差不多,而且市场价格却远高于普通大米,经济效益非常好,1亩田能比种常规水稻增加800~1000元的收益。岑继清把目光投向红米、黑米等特色米的种植上,他引进桃湘优莉晶、丰田优、野香优、百香优、红香米、胭脂红、黑糯等多个特色香稻品种试种。

“在田间管理上,我市‘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刘义明团队里的农业专家定期指导,推广少施肥、少喷农药的技术,确保米质无公害和产量高。现在产量有了,下一步就是谋划如何打响特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岑继清说。

新品种的推广关键在于消除农户怕销路难的顾虑。岑继清兴奋地说:“今年,上思县思甜土特产贸易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以‘公司 +专业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试种。他们免费向种植户提供种子,这样一来增强村民种植积极性还助力精准扶贫。特色稻,不一定求产量,但要求产值,要走特色品牌之路。”

傍晚打完考种的稻子,岑继清再次来到实验田巡查。风中,稻禾“沙沙”作响,这悦耳的声音已化为他生命的心弦,多少艰辛酸痛酿成的快乐与幸福,都随之融入风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