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岭哨所:他们这样敬国旗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11-04 10:29:37

□ 本报记者  张海旭  黄虹源  刘 华  丁 蕾  文/图

10月17日下午,我们一行驱车前往防城区边境重镇峒中镇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一路山风飒飒,草绿树翠,风景独好。停好车,还未走入哨所,远远地就看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听到哨兵们训练的口号声。

走进哨所,墙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12个大字映入眼帘,哨兵们正在飘着国旗的营地场地上训练……

尖峰岭哨所的哨兵们正庄严肃穆地升国旗。

对国旗的敬在心里传承

陆兰军,尖峰岭哨所哨长,今年53岁,古铜色的肤色配上一身迷彩服,让他显得更加精神抖擞。2012年以来,陆兰军作为国防哨所民兵,5次获得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爱国固边英模等荣誉,先后受到胡锦涛、习近平两任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陆兰军是峒中镇尚义村人,他从小生长在边境线上。他介绍,从记事至今,村里每家每户都有挂国旗、爱国旗守边护边的优良传统。

“我是尖峰岭哨所第三任哨长,第一任哨长是我的父亲陆芝芳,第二任哨长是我的二哥陆兰庭。”陆兰军说,“尖峰岭哨所设立以来,每周一早上7点准时升国旗,这是哨所最庄严肃穆的事,而且一代代传承下来。”

“国旗代表国家,每个中国人,都要爱旗爱国。”陆兰军说,“以前啊,我们自家挂的国旗都是自己购买的,虽然每面国旗不够大,但是体现了边境人民深深的爱国情怀。”

哨兵们接受记者采访现场。

对国旗的敬在心里根植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让国旗在边境线上永远飘扬,是每个哨兵的心愿。”陆兰军目光坚定地说,“国旗不是用来看的,是用心来记的!”

1996年,陆兰军接任二哥陆兰庭成为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哨长,至今23年。陆兰军介绍,刚到哨所时,所里只有一面很旧的国旗,不但褪了色,而且还残缺破损,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一面新国旗。但是,当时的峒中镇很难买到国旗,需要到防城区城区才能买到,而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利。

没有一面好的国旗怎么办?陆兰军说:“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找来了一块红布,又找来了黄色的油漆,按着比例裁剪缝制,自己将五颗星星画上去,一面新国旗就制作好了。”

那时哨所的条件比较艰苦,国旗基本是自制的,旗杆更是没有,陆兰军便自己砍了棵树做成了旗杆。没有设备播放国歌,陆兰军就带领哨兵唱国歌,把国旗升起来,雷打不动,风雨不改。

“遇到台风、暴风雨,我们第一件事是赶紧把国旗收回来。”陆兰军说,哨所里的每一个哨兵发现国旗有损坏,都是自己用针线缝补好,脏了就及时清洗干净。

对国旗的敬在心里坚守

据记载,40年来,尚义村民兵、村民到哨所当哨兵的就有300多人。这些出自当地村民的哨兵,谈起戍边爱国,脸上都挂满了自豪,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军人。”李如峰说,“我爸李伟也在这里当过哨兵。”18岁的李如峰,刚来哨所4个月。他之前曾去广东打工,虽然见过大城市的繁华,但是他还是选择回家乡报名当哨兵,并通过了严格的考核程序。

李如峰还记得4个月前到尖峰岭哨所报到时的情景。“刚走进哨所,看到飘扬在营房上空的五星红旗和整洁的营房,有成为一名军人的自豪。”他说。

当哨兵,除了日常训练,还要巡界碑。李如峰第一次参与巡界碑,就走了五六十公里。“我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回到哨所,累到坐下就睡着了。”李如峰说,巡界碑被蚊叮蛇咬、风吹雨淋日晒、跌倒摔伤是常事,又险又累,收入又低,没有一颗爱国心,很难坚持下去。

今年30岁的项光生,是一位有着13年兵龄的老兵。他因为喜欢这身迷彩服,一直坚守在哨所,如今是哨所的一名升旗手。项光生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祖国守护好边疆,就是对党忠诚,保护好国旗,就是爱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