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一下飞机,就觉得不知道是天低了,还是地高了。四周不仅山顶有云,山间有云,山脚下也有云。过去听王洁实唱:“我多想摘下一片白云,把它织成洁白的纱巾,当爱人告别我去远方,纱巾为你遮挡一路风尘。”一直以为白云飘浮于天,“摘下一片白云”只是一种想象和夸张,到了西藏才知道,“摘下一片白云”无需到天上,白云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尽管白云是无法摘取的。
西藏的天是蓝的,蓝得那么深、那么透、那么纯。问朋友该怎么形容,朋友说“蓝得可怕”!倒是当地人说“蓝天是西藏风景的灵魂”,更具诗意。以此类推,说白云是西藏蓝天的灵魂,似乎也未尝不可。这“灵魂”哪怕是一缕青烟,在蓝天映衬下也清晰可见;如果是一片云团,则悠然如悬浮于蓝天的牛羊,默默耕食;如果是天边升起的一带云层,则又像席卷而来的波浪,大有横扫蓝天之势;而此时的蓝天也更见厚重、深邃了。
西藏的水是绿的。广阔美丽的纳木错湖每一滴水都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用相机朝湖岸拍摄,成像效果看不出鹅卵石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或者说看似在岸上,实则在水中。远远望去,水色在天光下变幻莫测,美得让人心醉,用蓝宝石、绿翡翠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清风徐来,湖面细碎的波光像一片耀眼珍珠。风平浪静,湖水又如一面明镜,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全部投入水中;天上有什么水里就有什么,岸上有什么湖中就有什么,人间有什么梦幻世界就有什么!
西藏的雪山是终年不化的。南迦巴瓦峰似乎永远被云层裹挟着,风吹不散,雨打不动;即便站在最佳观景位置,也难见真容。我们从观景位置经过时,远处雪山洁白如银,起伏跌宕,唯独不见南迦巴瓦峰。接近傍晚,又折回观景位置,南迦巴瓦峰依然云里雾里。但当地有经验的人说,云层已经有所松动,耐心等待可能会有收获。果然,半小时后,云雾之上露出了一个雪白明亮的山尖,虽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那正是南迦巴瓦峰的峰顶。同伴大呼运气不错,当地人也说能见到南迦巴瓦峰顶,就已经很幸运了。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座城堡。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在玛布日山上兴建布达拉宫,想必是有着军事上的攻防考量。但再坚固的堡垒也经受不住战火洗礼,布达拉宫被摧毁数百年后,五世达赖才在废墟上重新整修和扩建。“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使布达拉宫既是宫殿,又是寺院,还有几位达赖的灵塔,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内部结构十分拥挤、复杂。微弱的酥油灯,狭窄的门窗,使布达拉宫显得格外幽暗、神秘,而对于朝圣者来说,布达拉宫却是他们心中明媚的世界,理想的天堂。
西藏是世界屋脊,祖国美丽的雪域高原。尽管唐人未留诗句,宋人未见词章,也丝毫不影响它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仓央嘉措给玛吉阿米的诗中说:“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离不弃。”借此表达我们对美丽西藏的坚守和热爱,似乎也非常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