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上千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在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景德镇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千余年窑火兴旺,从烧窑技法,到器型、釉色、制瓷工艺的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10月18日至22日,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该博览会历经15年、吸引了3000多名客商到会,已成为商务部批准举办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的专业陶瓷博览会。景德镇深厚的制瓷历史,构筑了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地位。日前批复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更明确提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一座崭新的“瓷都”,在这座历经千年不衰的陶瓷重镇崛起。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的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10月19日,作为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的重要环节,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重建的明代葫芦窑旁,把桩师傅接过嘉宾们手中火把,依次放入窑中。葫芦窑点火复烧,大批精品陶瓷将使用这种最传统的柴烧方式烧制。
就在前不久,国务院批复《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上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燃烧了千年的景德镇窑火,如复烧的葫芦窑一样,将愈加兴旺。
历史深处的窑火之光
景德镇,这座以北宋真宗年号命名的城市,旧称“昌南”,是英文China一词的最初源头。作为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在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据《浮梁县志》载,“景德一镇,则固邑南一大都会也,业陶者在焉,贸陶者在焉,海内受陶之用,殖陶之利,舟车云屯,商贾电骛,五方杂处,百货俱陈,熙熙乎称盛观矣”。这一千余年的窑火兴旺,源自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然——瓷石与高岭土丰富、水系发达、烧窑用的马尾松植被茂盛,更源自能工巧匠们的辛勤劳作和历经千年不断的创新创造。
唐、五代时,景德镇创烧出晶莹剔透的青白瓷,闻名于世。宋代以来,景德镇烧制的瓷器受朝廷重视,日益为皇家收藏使用。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皇帝遣官制瓷,将其贡于京师。从而,景德镇制瓷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元代,各地窑厂衰落,唯有景德镇一枝独秀。明清两代,随着御窑厂建立,形成了全国性的制瓷中心。
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宋元时期,景德镇瓷器随泛海贸易的舶船远销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输出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处,贵重的景德镇瓷器被欧洲人称为“白色黄金”,陶瓷贸易跨越了千年。
历经两千多年的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窑史、六百多年的御窑史,景德镇现拥有御窑厂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8处,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的陶瓷历史文化生态在全球独树一帜。凭借历史积淀,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丰富。
传承创新的战略机遇
每逢周末夜晚,坐落在景德镇市中心的陶溪川人声鼎沸。这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依托国营陶瓷厂老厂房建设,已成为陶瓷文化圣地。众多投身陶瓷行业的年轻人,将作品在这里展示,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历经千年传承和当下不断创新,景德镇拥有的陶瓷文化资源,已然是一座富矿。截至2018年,景德镇市辖内陶瓷类企业有3000余户,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陶瓷企业70余户、景德镇陶瓷大学也坐落于此。在国家日用暨建筑陶瓷工程中心及部、省、市三级陶研所,陶瓷技能人才达5万多人、大师300余名,同时有3万多“景漂”在景德镇创业寻梦,形成了独特的“景漂”现象。同时,景德镇也是中国独有的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国家文旅部向海外推出的35个王牌景点之一,它拥有8家4A级景区和国内唯一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古窑。在新时期,景德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亟待重新整合与迭代发展。
画瓷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两次作出重要批示。今年5月,他再次视察江西时,特别强调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为景德镇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规划了美好蓝图,景德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前不久批复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并提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子”。
然而,在陶瓷文化产业尝试走出的新路上,面临着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
陶瓷文化产业实体大多是小微型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流动性不充分、抵押能力不足、融资成本,更成为制约企业转型的瓶颈。与此同时,将陶瓷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获取金融支持面临困难,其评估、鉴定、保管、流转等相应环节尚未打通,金融机构也缺乏相关制度及专业人员,陶瓷艺术产品本身也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另外,陶瓷产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其核心资产来源于知识产权、艺术品附加值等无形资产,资产规模小、抵押物不足、财会报表不健全。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陈珂,是一名来自山东聊城的创客“景漂”。她曾处于有单不敢接,生产不敢扩大的尴尬处境,从而流失了一些重要客户。而像这样的案例,在一段时间内并非个案。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期待着金融方案。
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作品展上展出的作品《逆行者》
探寻金融支持路径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陶瓷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积极开展陶瓷相关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创新”。针对难题,金融行业正在努力提出破解之道。
为支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设立专项额度,对贴现申请人经营范围为陶瓷行业、或出票人为景德镇市辖内陶瓷企业且贴现申请人为陶瓷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票据,优先办理该类票据的再贴现,简化金融机构再贴现申请手续。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及政策创新,争取将金融支持企业融资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
在人民银行鼓励下,诸多商业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特色产品,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
交通银行景德镇分行针对陶瓷企业主要耗能为天燃气这一特点,以小微供应链业务模式,面向燃气用户——众多陶瓷企业,推出“陶瓷燃气贷”产品,满足陶瓷小微生产企业燃气成本支出中的融资需求;农业银行景德镇分行以项目贷款支持陶瓷文化产业的园区环境提升和文创小镇建设,实施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设银行景德镇分行在促进城市规划和陶瓷产业布局相融合上下工夫,针对景德镇陶瓷工业综合体项目、景德镇近现代工业遗产综合保护开发项目、景德镇市城区老瓷厂改造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邮储银行景德镇市分行,为支持陶瓷小微企业发展优化网点布局,扩大服务区域、延伸服务半径,在陶瓷行业聚集区打造陶瓷特色支行,为周边陶瓷企业及外地旅游观光客户提供特色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创新推出“陶瓷电商通宝”,持续加大对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陶瓷电商等陶瓷行业的授信支持力度;招商银行通过赞助“金葵花杯”景德镇(国际)原创陶瓷艺术作品大赛,支持陶瓷文化产业长远发展。
来自金融行业的“血液”,正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2018年9月,陈珂获得了贴息贷款10万元。自那之后,她开始大胆生产、大量囤货,由原来的夫妻作坊发展为10余人小团队,年销售额翻了一番。今年,三宝瓷谷一家公司看中了她的产品创作能力,愿意提供免费厂房供她生产。陈珂也准备在陶溪川二期开发后,再开一间商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如今,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正呼之欲出。根据方案,到2025年,试验区建设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试验区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将全面建成,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瓷都”正以全新面貌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