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带头人”的磐安模式
金融时报 2019-10-10 08:09:48

“造成磐安县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原因与其他地区并无不同,无非是集体资产匮乏以及战略定位造成的产业结构单一。但由于部分历史原因,磐安县在‘消薄’工作方面有其特有的需求和难点。”与《金融时报》记者一同调研的当地政府负责人介绍说,地处浙江中部的金华市磐安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功能区,兼具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地形特征,这也使其辖内村集体经济壮大难度较大。同时,磐安县在1983年恢复县建制,这既带来了发展活力,但也使其未能形成较成熟、优势的产业,当地整体经济发展不强。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3470元,较全省平均水平少6638元,外出打工和农业种植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资产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消薄”工作并弥补当地农民与省内人均收入的差距,就成为困扰当地政府的难题。意料之外的是,这样的经济现状和自然条件正激发了一批外出经商者在实现一定资本积累后的创业热情。他们带着项目回乡,在实现产业振兴的同时,与地方协同,将部分周边、衍生产业红利让渡给农民和村集体,有效带动其实现收入增长。如今,这样的政府协同“带头人”的模式已在磐安县多个乡镇落地结果。

    “网红打卡地”派生致富机遇

    2017年底,在磐安县的灵江源景区中,一座跨越大峡谷的“网红玻璃桥”落成。在之后的2018年春节假期,这架“网红玻璃桥”的如期运营使得该景区的日均游客达到1万人次,不仅让景区背后的开发主体——磐安县新境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用一周假期收回了1200万元建设投资款,也让景区山脚下的经济较弱的乡镇看到了振兴致富的希望。

    “‘网红玻璃桥’是继栈道后我们景区内的第二个‘打卡地’。其得以如期落成多亏了磐安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伟斌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前期,公司因300万元资金缺口曾陷入即将停工的境地。磐安农商银行在走访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认为该项目如期运营对当地乡村振兴有着重大促进作用,对此,该行第一时间开展上门服务,针对景区贷款金额大、缺少担保的融资难题,专门为“网红玻璃桥”项目创新了“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产品,并在2天内完成了300万元的贷款发放。如今,这一笔贷款已全部偿还完毕。

    张伟斌是当地人,很早就外出经商了。在其家电销售的生意趋于稳定后,张伟斌又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回乡开始了旅游项目的开发。“从事旅游开发,周边的配套设施服务也需完善,否则旅游体验会大打折扣。”考虑到周边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及相关管理成本,在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后,张伟斌决定将旅游配套服务的供给交由附近乡村进行完善,以此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景区山脚下的三亩田村由此进行了农家乐经营的整体规划。全村170余户农户在磐安农商银行1200万元“农家乐经营贷款”的支持下,成功开办了53户农家乐,农户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以上,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甚至超2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村集体在山脚下的一处屋子也被出租成为景区周边的服务设施,所产生的收入成为了村集体长期稳定的经营收益。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景区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时,磐安农商银行盘山支行行长徐华杰表示:“景区开发由民营企业完成,因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目前,景区开发商计划每两年推出一个项目,这使得其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另外,在这一景区附近,我们银行以不同贷款模式支持的维新乡滑雪场、双溪乡‘百里樱花谷’等景区也将陆续落成,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与已有的旅游项目形成互补。这都将为当地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和开发资本,也将全方位助力‘以游致富’。”

    “戏迷小镇”为方前镇做足文章

    以类似模式实现协同发展的还有磐安县方前镇。

    方前镇的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几乎村村都有戏班子,村民对戏曲的爱好根植于心。“戏曲是个相对小众的圈子,不过,其中潜藏的‘粉丝经济’不可小觑。像在去年,我们村‘戏迷小镇’的线下活动前前后后共举办了45场,全国各地的戏迷汇聚到方前镇,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的活动场次预计还会增加。”磐安县方前镇后朱村村主任朱晓华向记者介绍道。

    在经过一定的调研后,对于戏曲的热爱加之其中潜在的经济价值让浙江绿享旅游开发公司建设“戏迷小镇”的决心坚定不移。方前“戏迷小镇”团队开始邀约各地戏迷票友,并联系各地戏曲名家和戏曲联谊会,为他们打造交流展示平台。方前镇还进行了整体规划,建成了戏迷景观大道、戏曲主题民宿、戏服馆、脸谱馆、戏剧图书馆等景观节点,以期形成戏迷朋友的戏曲文化研学之地。“来自各地的戏迷总需要食宿。依托‘戏迷小镇’,周边农户的‘共享农屋’、农家乐得以发展。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该镇的‘共享农屋’已从11家增加到了50家,床位从106个增加到526个。”朱晓华补充说。

    绿享旅游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公司目前不仅在完善线下项目建设,还在网络上搭建了“戏迷社群”。“公司正在进行相关公众号、手机程序的优化。线上热度提高了,戏迷小镇的线下活动也将有更强的参与度。”在去年45场的戏迷小镇线下活动中,每次活动都能至少为方前镇带来上百人次的游客量,这在壮大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人带来了相对可观的旅游服务收入。

    从无到有的“幸福计划”

    “‘我的幸福计划’在实施4年后,高二乡的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500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25058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万元。”高二乡是磐安县经济条件最差,发展基础最为薄弱的偏远山区乡镇。即使是亲自参与其中的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蔡文君也未曾预料到,“我的幸福计划”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成效。

    在蔡文君看来,过去高二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多重的。“首先是人的制约。高二乡的留守群体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大,缺少投资资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差,这导致一些良好政策也很难帮助当地农民增收。从产业分析,当地产业缺乏发展的延续性,以高山蔬菜为例,2004年左右曾经风风火火,但目前高山蔬菜这一优势未能延续下来;并且,当地龙头产品缺少品牌。高二乡一直未形成一以贯之的产业或产品。这使得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渠道单一,发展形势较严峻。”

    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高二乡党委政府携手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我的幸福计划”项目,通过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多方优势,在有效整合销售渠道资源和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在2014年,公司又首创“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开发建设磐安县首家高端民宿——下初坑泥庐民宿项目。项目流转农户闲置泥瓦房10幢,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进行加固修缮、瓦片更新、泥墙立面改造、内设高档装修,并将闲置不用的大队屋、柴火房、牛栏、猪栏改造成风格独特的高端精品民宿。为带动村集体壮大,项目引导村集体成立了村级物业经营管理公司,利用省农办扶贫资金150万元建设10幢小木屋,统一租给公司已参与每年的分红。在此过程中,磐安农商银行为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贷款350万元(其中支农再贷款150万),助力该公司签订30年房屋租赁协议开发“泥庐民宿”。

    “相对于其它方式,政府协同‘带头人’的模式无疑更适合于磐安县的‘消薄’。”磐安农商银行负责人在采访最后表示,“市场化主体更为灵活,能够回乡创业的他们不缺乏情怀,同时,明确的经济回报诉求也使得其所带来的产业振兴规划必定更可持续。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据其需求提供尽可能足额的资金补充,以保持‘消薄’的生命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