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千山区大屯镇部分南果梨种植户心情挺复杂。除了“抢行”卖出部分南果梨外,多数剩余的果子滞留难销,不少梨贩子宁可放弃先期支付的订金也拒绝收购,即便收购价格也降得极低。
“今年部分果农梨都没有卸,掉树下不要了。”大屯镇某村冷小雨说,她在外工作,父母是大屯镇的南果梨种植户。她家算是比较幸运的,果子没有烂在树下。但收购价格由之前的每斤1.35元降至0.75元,几乎拦腰砍掉一半。“刚刚够上本钱,这一年算是白忙了。”
“消费者认为今年果子不甜。”问及原因,冷小雨回答得很直接,梨贩子手里的梨压着卖不出去,所以,后续才拒绝收梨。她认为今年南果梨市场的低迷与部分南果梨种植户的“抢行”行为有很大关系。一些种植户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在南果梨尚未成熟的时候就抢先卸果出售,这些色泽和糖度都不达标的果子流入市场,直接给消费者带来“今年南果梨不好吃”的直观印象。而且今年大屯镇南果梨种植区遭遇过一场冰雹,很多伤果也混入第一批梨抢行上市,这种短视的行为更是让今年的南果梨市场雪上加霜。
也有人认为,今年天气不热也使南果梨上糖慢,果的甜度不如往年好。已经做了多年的传统销售的鞍山聚鑫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英焕聚说,虽说今年的南果梨销的不错,但因为果的品质不如往年,价格低廉,也损失了不少。他现在正在开辟电商市场,打算两条腿走路,把南果梨销到更远的地方。
传统南果梨销售市场的惨淡,却映衬出同区域水果电商生意的火爆。从9月份电商南果梨上市以来,每日订单平均在五千左右,有时候甚至达到一万单以上。“渠道为王”的金科玉律再一次被市场证明。于是,一些种植户开始反思。
“抢行肯定是有问题的,搞不好就会砸了市场。今年已经有人体会到了。”冷小雨说,经过今年的低谷,市场会淘汰一批撑不下去的梨贩子。可以预期明年的传统销售渠道也不会太好。与梨贩子收梨仅面向北方市场不同,电商销售渠道面向全国,出口更广。她已经跟父母建议,明年开始尝试着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售卖自家的梨。
然而,电商需要面对更令人头疼的问题——价格。专注于水果电商的恋农商贸负责人张执远说,虽然电商平台销售效果极佳,但由于今年价格较低,利润反而不如往年。同行间的相互压价是主要因素之一,电商平台价格透明,一目了然。很多消费者难以比较区分谁家的果子更好,只会从价格上本能选择更便宜的商家。 尽管如此,平均5000单最高10000单的日销量还是传统销售渠道难以企及的。巨大的销量代表市场的认可,当价格趋于理性平稳后,电商或成为南果梨销售普及化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