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八桂 智汇绿城”系列报道:凝智聚力 造福桑梓
南宁日报客户端 2019-09-12 10:47:55

南宁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杨静 通讯员黄铮)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9月10日,应市委、市政府之邀,10位海内外桂籍杰出人才代表回到家乡,参加2019年海内外桂籍杰出人才回乡共商邕城发展交流会。

九万里风鹏正举。南宁从6月起广发英雄帖,向广大桂籍杰出人才发出深情呼唤。

树高千尺不忘根。桂籍杰出人才心系家乡、情牵故土,共议造福桑梓的良策。

从海内外赶回参会的10名桂籍杰出人才,涉及生物医药、物理、文化艺术、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科技等领域,他们中既有两院院士、行业顶尖专家,又有世界著名艺术家、名校的知名教授。在位于五象山庄的会议室里,大家齐聚一堂,谈看法、说感受、提建议……浓浓的乡情,浓浓的友情,以及助力家乡发展的美好愿望在此刻交汇。

回乡感受:

变化巨大充满活力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交流会前,桂籍杰出人才代表实地考察了广西规划馆、五象新区规划展示厅、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家一致对南宁的发展速度和蓬勃生机感叹不已,更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和报效家乡的决心。

“南宁大桥和广西体育中心刚建好时我参观过,当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没想到几年后已是繁华之地。”知名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秦晖感慨,南宁近几年发展迅速,五象新区的建设让人耳目一新,发展规模之大令人振奋。

“南宁发展之快,变化之巨,有目共睹,这与市委、市政府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分不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起峰说,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推动,近年来南宁的引才、用才、留才政策力度很大,特别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和施展才华。这次受邀参加交流会,更让他感到家乡对人才的重视和诚意。

央视著名导演邬纯芳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还曾是天桃实验学校的老师,后进入央视少儿部,在北京工作生活近30年。家乡水、故乡人,是邬纯芳心中永远的牵绊。“只要家乡需要,我随时听从召唤,为家乡服务!”邬纯芳说。

建言发展:

立足优势彰显特色

饮水必思源。怀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杰出人才代表字字珠玑、句句深情,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一直心系广西发展,并与广西科学院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今年4月,他更是入股南宁市拜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公司技术总监一职。他的加入,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了引擎。欧阳平凯十分看好南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建议把生物医药产业链补齐,做大产业集群。他还在生物技术应用、产业一体化布局、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给予意见建议。

知名无线电与光电专家黄俊刚在英国工作生活多年,他提及英国“知识转移伙伴计划”,该计划是英国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研究机构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的政府支持计划。他认为,南宁可以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他还表示愿意把自己的激光器技术带回南宁落地。

知名生物制造和新材料专家张科春今年7月刚刚从美国回到中国发展,并在西湖大学工学院组建了生物制造和新材料课题组。“广西有很多传统优势产业,比如蔗糖业。传统优势产业可以创新发展,如通过生物技术让蔗糖废水变废为宝,提升产业价值链。”张科春说,广西应该立足特色优势发展产业,他也表达了与广西、南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愿望。

服务家乡:

合作交流大有作为

乡音入耳,乡情动心。家乡的感召,激发了桂籍杰出人才为家乡做事出力的热情。

知名冶金和材料专家李烈军此次有备而来,决心“实实在在为南宁做点事”。他在活动举办前两天,就迫不及待带领一支人才团队抵邕考察,详细了解南宁市人才政策,深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对接企业,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了解相关情况。在考察中,李烈军回报家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我从事金属新材料行业,跟南宁新材料产业有很好的结合度,合作发展的空间很大,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他说。

当代抽象艺术家周氏兄弟去年为广西大学创作了大型雕塑《时光之门》。“我们的艺术历程是从广西开始的,我们的根就扎在这片土地里,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始终保持文化自信。”周氏兄弟说,他们希望能为丰富南宁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南宁城市形象作贡献,并通过南宁这扇窗口向世界展示东方文化的自信与内涵。

猎聘北美公司总经理俞国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俞国梁说,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有700多万广西人,如果能够吸引他们带着项目回到家乡发展,对广西、南宁将大有裨益。“乡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回乡发展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俞国梁表示,如果南宁有需要,他必义不容辞地全力支持。

“乡情永远是剪不断的。我希望能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这是桂籍杰出人才代表共同的心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