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美联储十年之后再降息
中国金融家 2019-09-05 10:21:02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2点,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如期而至,并以8:2的投票比例,决定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5个基点至2.00%-2.25%。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以来,时隔十年的首次降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决定提前结束缩表,即从8月1日起停止减持所持3.6万亿美元债券,较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政策转向

从“渐进加息”到“保险式”降息

自2015年12月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以来,截至2018年12月,美联储共加息9次,其中2015年加息1次,2016年加息1次,2017年加息3次,2018年加息4次。不断加码的加息举措,体现出美联储为预判经济上升势头强劲而采取的防止经济过热的谨慎措施。

就在去年12月,美联储官员还曾预测今年将加息两次。在3月份的会议声明中,美联储依然重申了1月份政策声明的措辞,即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通胀压力缓和”的情况下,它将保持“耐心”。即便在今年5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表示,低通胀是暂时的——暗示没必要降息。相比之下,在美联储6月的议息会议中,鲍威尔的讲话则被普遍解读为美联储将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到2019年底美联储将降息超过30个基点,包括2019年夏天降息4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100%。

从两三年前的“渐进加息”到今年年初的“暂停加息”“保持耐心”,再到近期的降息,距离上一次加息(2018年12月)仅仅7个多月,是什么让美联储的政策风向突变?

对此,鲍威尔解释称,此次降息有保险和风险管理的考量,主要有三大原因,即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行风险、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尽快达到2%的通胀目标。他进一步说,相信降息有利于美国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短期借贷的成本,也能在增强信心方面发挥作用。

根据以往的惯例,美联储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走势。今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增速2.1%,强于预期的1.8%;失业率仍处于多年来的历史低位;在美国经济活动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支出在二季度增长了4.3%,远高于第一季度的1.1%;PMI在荣枯线之上;美股长期上涨趋势犹在。

而就目前美国的经济数据来看,此次降息并没有明显的理由。“预期之内,规则之外。”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这样点评美联储降息。程实认为,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美国经济整体呈现“减速而不失速”的稳健态势,在全球乱局中仍保有相对优势,并不真正需要在7月过早降息以致透支未来政策空间。无独有偶,也有专家指出,美联储此番降息并非因其经济基本面出现大恙,而更多是基于预防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考量。

“美国经济前景看上去是有利的,即便如此,疲软的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胀乏力,促使美联储重新评估。就美国经济而言,就业增长将比去年慢,但仍高于保持失业率稳定所需的水平。通胀率仍应回到2%,但全球通胀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回归2%可能会延迟。”在谈到美国经济前景时,鲍威尔如此回应。

“鹰派”降息

美联储独立性存疑

在政策声明中,鲍威尔强调说,这只是一次“保险性”降息,是周期当中的一个政策调整,且不意味着开启了新一轮的漫长宽松。同时他也不认为降息只有一次,有可能会再降息。随后他又称:“外界不应该设想美联储不会再次加息。”

言论更“鹰派”,行动更“鸽派”,鲍威尔纠结暧昧的表态,并不及市场的预期。在他发言不久后,美股应声下行,三大股指均下挫超1%。截至8月1日当天收盘,道琼斯指数跌1.23%,标普指数跌1.09%,纳斯达克指数跌1.19%。在汇市方面,美元指数震荡后走高触及98.6,为近两年的新高,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走低至2.01%。随后开盘的全球和亚太股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日经225指数开盘下跌0.76%,韩国KOSPI指数开盘下跌0.57%。同时,A股沪深两市双双低开,沪指跌0.4%,深成指报跌0.51%,创业板指跌0.5%。

对于长期为降息“摇旗呐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鲍威尔淡化以后还会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又让他失望了。他在推特上写道:“和往常一样,鲍威尔让我们失望了,但至少他结束了量化紧缩政策,这本来就不应该开始——根本没有通货膨胀。”特朗普称市场需要更漫长的降息周期,市场希望从鲍威尔和美联储口中听到的是,这是漫长且激进的降息周期的开始。 

实际上,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干涉美联储独立性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特朗普通过各种渠道“喊话”美联储不下20次,“疯了”“荒谬”“搞砸了”之类的词汇屡见不鲜,甚至试图通过人事任命来扩大其在美联储决策层的影响力,引发了巨大争议。“我们从不考虑政治因素。我们实施货币政策也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独立性。”虽然鲍威尔重申美联储的利率决定并非出于政治压力,但这仍让人们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打上了问号。面对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抨击,日前,四位美联储前主席罕见地发出联合呼吁,希望央行的运作能够不受到政治压力或撤换领导人的威胁。“我们一致坚信,美联储及其主席必须能够独立采取最符合经济利益的行动,不受短期政治压力影响,尤其是美联储领导人不会出于政治原因而受到撤职或降职的威胁。”珍妮特·耶伦、本·伯南克、艾伦·格林斯潘和保罗·沃尔克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表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推倒全球市场多米诺骨牌?

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央行,美联储此次降息是否将触发“多米诺骨牌”,带动全球央行转向宽松政策立场,开启全球市场的“降息潮”?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余家央行宣布降息。例如,2月7日,印度央行打响了降息“第一枪”,随后尼日利亚、乌克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加入到宽松货币政策阵营中。5月8日,新西兰联储实施了自2016年11月以来的首次降息。6月4日,澳大利亚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将基准利率降至纪录低点1.25%。7月,韩国、印尼、南非、土耳其和俄罗斯五大新兴市场国家先后下调基准利率。而在美联储宣布10年来首次降息的数小时内,巴西、阿联酋、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紧随其后。8月7日,亚太地区印度、新西兰、泰国三国也加入全球降息大军,其中印度已是年内第四次降息。

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都面临不小的挑战,调整货币政策似乎成了很多央行的必然选择。未来更多的“降息”可能还在路上。例如,在7月25日召开的欧洲央行(ECB)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预计将保持现有关键利率水平或者更低水平,需要在更长时间内的高度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决策者的悲观论调以及近来欧元区糟糕的经济数据,激发了投资者对欧洲央行将很快开始实施新一轮货币宽松措施的预期。此外,英国央行虽然目前没有释放出正在考虑降息的信号,但多方市场人士认为,英国央行恐怕也将无可避免地转向宽松。在现代历史上,美联储降息后,英国央行势必在12—14个月内跟随降息,而加拿大央行可能在10月大选后考虑降息选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