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包粽子的场面,瞬间一大串词语闯进我的脑海,有妈妈的家是温馨、幸福的⋯⋯
我洗好手后,想借着帮妈妈打下手的机会学学包粽子。看着餐桌上已备齐的材料,我只要将白白的糯米包进细长的粽叶即可。然而这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的手指比妈妈的纤细多了,却远不如她的灵巧。妈妈是个要求较高的师傅,她要求包粽子要包得紧实贴切、有棱有角才算过关。可我包出来的粽子怎么看怎么别扭,不是没有粽角就是粽绳没绑稳。
看到我满头大汗的样子,一旁的妈妈停止了哼唱,开始手把手耐心地给我讲解如何包粽子。妈妈说,包粽子米放多了就会溢出来,就像自己穿了一件比自己身材小一个码数的衣服,身上的肉肉就会显露出来。但是如果太瘪了,包出来的粽子的也不好看。妈妈还说,包粽子光扎绳的手艺过关还是不行。粽子是用来吃的,赏心悦目能挑起人想吃的欲望,但最终让人赞许的,还是肚子里的真材实料。我们现在包的这些肉粽要肥而不腻、咸淡恰当才能算是上等品。
粽子包完了,虽然我包出的粽子还无法与妈妈的媲美。但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也有所得,觉得包粽子的过程与人生有着几分相似之处。我们从牙牙学语就已经开始“备料”,一直到毕业,站在面试席上,考官们既要看你粽子的形状包的怎么样,还要知道你肚子里都有些什么材料。但与生活里我们所包的粽子不一样的地方是,在生活的每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中不断地为自己填料。一路走来,发现身边的人有的注重内在,有的更喜欢别具特色的粽绳。而有的人能从白糯米起步,成长为内涵丰富的精品粽;有的人则过于标新立异,加料时只是一味注重所谓的“别人没吃过这样的”,把自己变成了黑暗料理;有的人原先已包成了上等的好粽子,却不注意保鲜,随意乱放最后变质发臭。
其实,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包粽人,他们能包出外形美观而且内在有料的上等佳品,源于他们知道,现有多少料,包多大叶。每个时节里大家喜欢吃什么粽子,就加什么样的馅料。他们还知道怎样让粽子存放时如何保持自然的清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