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井冈山黄洋界脚下的神山,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不过,这里的小山村——神山村却因为山势险峻,土地贫瘠,外面的东西难进来,村里的特产难出去,“穷”成了村民心里最深的感受。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是贫困户,是革命老区典型的贫困村。
改变,是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开始的。2016年2月2日,过小年那天,习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神山村,看望慰问神山村群众,作出了“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重要指示以及“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殷切嘱托。自此,神山村吹响了精准扶贫的冲锋号。经过各级政府、驻村扶贫干部、金融机构和村民们共同努力,神山村紧紧围绕“四个一”(即“一户一亩竹茶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精准脱贫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到2017年末,神山村已在全国率先脱贫,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村。
今年4月20日下午,我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辖内分支机构的几位宣传部长一起,专程走访了神山村。汽车沿着山路盘旋了数十道弯后,神山村出现在眼前。一栋栋崭新的农舍干净整齐,村民开设的农家菜馆一派喜气;黄桃种植园的小桃已经挂果,山洼上的茶园绿油油一片,山坡上的映山红在怒放。
年轻的村支书彭展阳同志带我们沿着习总书记走过的路线,详细介绍总书记到村民家中慰问、和村民一起打糍粑、在村口与村民们互动的情景。我们与村民交谈,从他们对自家生活变化及今后打算的讲述中,可以看出,精准扶贫政策使这个曾经的穷山村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村民们的精气神有了极大改观。用彭展阳书记的话说,神山村有五变:老表变老板,资金变股金,旧屋变新房,老区变景区,贫困变小康。
为了让我们更加充分地感受村里的变化,彭展阳书记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的黄桃、茶叶种植基地,到村里的普惠金融工作站听取工作人员介绍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情况,并带我们访问村里的“三宝”,我们很好奇地问,哪“三宝”?彭展阳书记说:我们村里的“书记、大姐和代表”啊!
书记是村里的老村支书彭水生。习总书记到山村考察,老村支书拉着总书记的手,当着众人的面竖起大拇指,给总书记点了个赞,而且还说了句闻名全国的话:“你啊,不错嘞!”只可惜,这次我们没有见到老书记。不过,我们在村委会播放的纪录片和村里的笑脸墙上都看到了老书记的形象。
大姐叫彭夏英。此前,她和丈夫张成德先后患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习近平总书记来时,在她家座谈半个多小时,跟他们算收入支出账,鼓励她“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2016年春节刚过,彭大姐家的“成德农家宴”就开了张,这是神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再加上黄桃、茶叶有分红,土特产还能卖钱;2018年,彭大姐家又新开了民宿,加了10个床位,增收渠道更多了,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代表是全国人大代表,红军后代左香云。他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在自家办了毛竹工作室,从最简单的筷子做起,慢慢地扩展到笔筒、茶叶罐、牙签桶、酒桶、酒杯,等等,在毛竹工艺品制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作为神山村乡村旅游协会会长、神山村致富带头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带领村民们增收是左香云考虑最多的问题。他说,“首先我要有致富的本领,如果我自己都致不了富,就不能带着村民们致富,这两件事得一起做”。他还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基础设施要全面跟上;二是产业要大力发展。
正是神山村这些“三宝”人物,依靠党的好政策和各方面的大力帮扶,发扬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开启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带领着村民们一举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随着进出大山的路变得越来越宽,神山村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顺畅。如今,神山村正在深度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绿色资源、客家文化,并积极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发展版图,将旅游和扶贫攻坚结合,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我想,神山村的今天一定会成为越来越多贫困山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