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次己亥正月初十。微信里传来一声问候,紧接着,卢艳文集《育心偶拾》几个字跃入眼帘。她在防城港市高级中学任教时,我和她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印象中的卢艳,是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充满机智的中年教师,一个专家级的化学教师,现在正带领“卢艳名师工作室”的同仁们为开拓化学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而付出辛劳付出心血。可以说,在化学教学的领域里,她在全国都小有名气。
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和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打交道的人,她的骨子里却透着文学的气质。无论是散文或者现代诗歌,无论是小说或者格律诗词,她的文字功夫都常常令那些舞文弄墨的写手汗颜,或许正如人们常说的吧,腹有诗书气自华,卢艳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典雅而不失质朴,端庄而不失风韵。
春风十里,书香弥漫。春风中阅读她自选的这本文集,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己亥年之初难得的一份享受。大概正是这缘故吧,她请我为文集《育心偶拾》作序的时候,我竟然不假思索就答应下来了。
《育心偶拾》按内容分为三卷,卷一是教育芬芳,卷二是时间心悟,卷三是诗词低吟。
说卢艳是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充满机智的专家级教师,我们可以在《教育芬芳》这卷文本里找到答案。
在《心理教育是一种芬芳的教育》一文里,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道:“大龙山,一片郁郁葱葱。挺拔的松树,被阳光反射得光彩熠熠。清晨,氤氲书香的空气,几声布谷鸟的清脆叫声,沁人心脾。不远是碧海一片,青山起伏”;“从闲聊中读懂你的学生,从文学中激励你的学生,种下芬芳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有着芬芳的信念,无论他们身处何处,都会拥有白玉兰般芬芳的心灵。”卢艳轻快的笔端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也许我们透过那些充满情感的叙述,穿过那些洋溢热情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辛勤的园丁们为了祖国的明天付出的一片赤诚,也可以领悟到教育不仅仅是机械的知识传授,更是开拓学生思维,培育学生人格的艺术。
在《教育,平凡但感动》的文本里,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付出和收获:“我站在学校的紫荆树下,抬头看着一片紫红的花海和一抹晴空万里,顿时感受到教育的天空一片蔚蓝,心中充满着一种教育的感动……”
我想,如果我们的读者能静下心来,把《教育芬芳》的所有文章读完,必定会有所收获,无论是教师或者学生或者家长,都会从那些洋溢着教师一片爱心的文字里领悟教育的真谛,感受到育人的辛勤,或许还会启迪我们通过教育的表象寻找到教育的规律,从而看到充满希望的蔚蓝的教育天空。
《时间心悟》这一卷,属于一组抒情散文,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防城港旖旎的风光扑面而来,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教育的一片深情,全都充溢在那些注入了作者对人生感悟的篇章里。
“春天,我轻轻走过防城港,走在岁月的新梦与旧梦里。圆月挂半空,万籁俱静,沾情絮,写小诗,斑鸠声声作序。故乡啊,防城港——北部湾的一颗明珠。”
“心,被书籍激起层层涟漪。心,被书籍带来的希冀而愉悦。”
“我的心,一如蔚蓝的海。”
读到这样的句子,能不浮想联翩?
《文心雕龙》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这话,也许能印证卢艳“情动而辞发”“心敏则理无不达”的写作境界。
《诗词低吟》这卷,收入的是卢艳的新诗和古典诗词作品。“迎浪揽春风,山翠亭幽。桃艳影树缀阶周,携手攀登回首望,一片绿洲。”这是卢艳在【浪淘沙·仙人山】描写的春光,“携手攀登回首望,一片绿洲。”防城港的无限春色尽入眼眸,此情此景引发了诗人对防城港壮美山海的赞叹,对防城港飞速发展前景的祈盼:“万国轮船叩,笛声鸣候。西湾码头对面游,笑语明年花更诱,相邀知否?”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卢艳深谙填词的艺术手法,她的词,空灵、优雅兼而有之;如“化羽蝴蝶相望 ,今生意,笺难寄。”(霜天晓角·连理枝)她的词,一字一词,尽得风流。如“斜看鸳鸯春水嬉,满脸红晕醉人怀。”(浣溪沙·偶遇)
没有阅历的长期积淀,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对人生意义的独自体悟,是很难写出这样的词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卢艳确实是一个勤奋、聪慧,又有思想和个性的诗人。
她的新诗,常常闪耀思辨的火花,无论是寓情于景还是直抒胸臆,简洁明快的诗句,都能拨响我的心弦,从而引起共鸣,诗的画面也给人留下足以进行再创作的空间。如“交错纵横的根须/沧桑了岁月的痕迹/一条横跨的根/就是儿时的秋千”(《古榕》)又如 “时光匆匆流逝了岁月/温柔了路边的紫荆花/我在四月里/凝望/花开花落”(《晚秋》)
掩卷沉思,思绪如脱缰的野马,一本文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也是人生心路历程的几分记忆。一个有担当有创造热情的教师,正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中国的教育从“传道、受业、解惑”的古老模式走来,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又具备人文素养的年青一代,我们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古老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合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也应该像卢艳一样,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当我们的教师知识能力智慧都如长江黄河之水来之不绝,我们给予学生的必然能洋洋洒洒去之滔滔。
用知识和智慧武装起来的年青一代,是明天的栋梁明天的希望。
信马由缰,写下以上的文字,算是《育心偶拾》的读后感吧。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