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发展,我国的海工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航运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的影响,海工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向上但也有所波动,在技术、融资等方面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多政策落地便利海工租赁
2017年,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海洋工程装备有效需求、加大科研开发和应用推广支持力度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无论是船舶或是海工平台的进口或出口,海关一直都是直接影响业务开展的重要一环,海关政策的变化也是航运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为支持我国海工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开展了大型的海工平台租赁业务,截至2019年3月,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就相继完成了15座海上平台的租赁业务。
而各地海关会根据辖区内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政策进行调整,以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推动贸易便利化,更好地支持租赁公司与海工建造企业的发展。
以天津为例,今年年初,天津海关下发公告,对通过天津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的保税租赁业务进行了相关管理规定,解决了资产交易、退租处置、税款担保等多个问题,是全国首个针对保税租赁业务的海关管理规定。东疆保税港区海关关长张杰表示,该公告由天津海关发布,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海关。
不仅是海关政策,在船舶与海工平台的登记方面,天津海事局也提出了一系列便利化举措。据东疆海事局局长孙虎山介绍,首先是推出了“政务一体化”,在天津海事局所属的任意政务窗口都可以办理辖区内的船舶、海工登记业务。其次,船名登记与识别号登记等业务,也可以在网上办理或在网站政务大厅下载表格办理。另外,船舶三大证书登记可以同时办理,压缩了办理时间。
能源开发为产业发展开辟空间
众所周知,海工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在海上进行钻井、采油等能源开采活动提供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因此,海工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海洋建设、能源开发趋势的直接影响。2019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加快推进油气产业发展,着力增强能源发展内生动力等发展目标。
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郑光洪表示,海上的能源开发对资源的需求是多方位的,从前期的勘探、开发,到后期的储存、运输、加工等,整条产业链所带来的机会直接受益的就是海工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40年之前,全球天然气的需求将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比现在增加45%。
天然气消费量的大幅攀升将影响很多能源企业将下一步的布局重点投向与海洋相关的天然气,这也是未来海工产业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海工行业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它是高技术、高资本的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对于海工产业的未来发展,我比较有信心。”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总裁李亚东也认为,未来5到10年,海工行业的最大发展机遇在天然气领域,包括水下的相关装置设施、工程,包括勘探、钻井等,将会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天然气外,包括海洋风能、波浪能、核动力等在在内的海洋能源,也将给海工产业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无论从目前海工产业的发展现状还是从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来看,与海工产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海工产业在政策、技术、人才、配套等各产业链环节上均相对较弱,仍有很大的提升与完善空间。
招商局租赁有限公司集团部总经理张阳认为,海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核心在于协同。全行业需要共同对产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切入的市场角度可以略有差别。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海工产业中,制作环节的投入比重非常大。金融机构可以把租赁和产业金融联动起来,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在目前行业更为重视的技术层面,随着海工产业的国际化、多元化发展,人才与技术的引进也是企业开放的一个表现。行业内不少公司从人才储备入手,引进不同专业、层次的人才,配合企业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
此外,在资金层面,探索多渠道融资是企业在开展项目时重点发力的目标。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服务海工项目主要是通过提供融资服务。
张阳表示,不管是钻井平台还是其他的海工平台项目,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在企业发起项目时,通常也需要股本资金介入。
如何真正有效地把融资租赁等金融形式的专业性发挥出来,需要从行业的基本属性考虑,根据具体的项目形态进行配套的金融服务。除前期的股本资金投入外,还可在项目中间,穿插股本合作,才能连点成面,以专业的视角和能力,服务好相应的产业链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