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一个不一样的农民” ——记盘州市丹霞镇桃园村村支书吴秀洋
六盘水日报 —今日凉都 2019-05-04 13:05:00

“小支书”,听着大伙这样叫自己,28岁的吴秀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2016年11月13日,吴秀洋当选为盘州市丹霞镇桃园村村支书,成为这个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支书,也是丹霞镇最年轻的村支书。而在几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只知理想丰满不晓现实骨感的年轻小伙……

4月29日,记者来到丹霞镇桃园村,蜿蜒却又平坦的盘山公路,静谧却又祥和的乡间人家,似是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一路可见的核桃树、元宝枫种植基地……今年多变的天气对农民不算友好,但这些作物仍然顽强地生长着,仿佛在对悉心照顾它们的人给予最诚挚的回报。

见到吴秀洋时已是下午4点,如果不是资料上赫然写着1991年出生,记者完全不会把他和“90后”联系起来。吴秀洋把记者带到村委会后,又跑回车上,再回来时手上多了一把枇杷,“这是今天入户老乡送我的枇杷,给你们尝尝。”说完又不好意思笑了笑。

吴秀洋在元宝枫基地查看苗木长势。 

外面的天色越发昏暗,天气预报有阵雨,在茶水蕴出袅袅的轻烟中,记者悠悠地听着吴秀洋的故事……大学期间,吴秀洋在一家餐厅打工,每每抬着比自己日薪价格还高的菜走在餐厅的走廊,吴秀洋内心唏嘘不已。从那时,十几岁的他在心中埋下“创业”这颗种子,以后的点滴经历灌溉着“种子”发芽、长大。

毕业后,拿着大学期间攒下的一万多块钱和向姐姐借的几万块钱,吴秀洋把所有钱投入养土鸡项目,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只剩一场鸡瘟回馈于他。父母始终不理解为什么读完大学的吴秀洋要回到他们都不愿呆的老家来“创业”,明明一家三口在外打工也能过得不错。残酷的现实、亲人的不解,2014年的无数个夜晚,吴秀洋看着漆黑的夜晚,无聊到逗狗叫。家乡的土地孕育了自己“想当一个不一样的农民”的梦想,可“创业”这颗种子,还没发芽,已经历风吹雨打。

此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秀洋和“师傅”聊到国家大力扶持种植刺梨政策,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种植刺梨。说到“师傅”,吴秀洋满是感激。吴秀洋告诉记者,“师傅”是自己发小的父亲,也是现在的村主任。以前读书的时候见“师傅”在田间干活,两人总会攀谈几句,很是投缘。后来自己创业失败,“师傅”开始教自己各种种植技术,修剪、维护……在村里几个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一起种植刺梨,期间吴秀洋还做起了电商,刺梨树苗、土蜂蜜、小黄姜都是出售的商品。在不懈努力下回笼了一部分资金。自此,那颗小小的“创业”种子开始慢慢生根发芽。

2016年11月13日,吴秀洋在大家的支持下当选为桃园村村支书,他带领大家通过干部先行,带头种植,让村民看到切实的收益。但因为桃园村的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村民宁愿守着自己的土地种植经济效益不乐观的传统作物,也不愿迈出尝试的一步。村干部为了说服村民拿出自己的土地流转,承诺“如果不行就用我的工资担保”……在支部的引领下,通过合作社带头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村累计发展各种产业1471亩,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8427元上升至2018年的9206元,先后带动桃园村94户372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1.66%下降至现在的2.27%,2017年桃园村从深度贫困村出列。这颗“创业”的种子开始向阳而生、奋力开花。

四月多变的天终究还是没有落雨,听着吴秀洋的故事,乌云开始慢慢褪去。记者剥开一个枇杷,大小比市面上的要小一圈,应该是当地野生的,入口即化,味蕾传来一阵酸涩,不过此时的大家,心里都是很甜的。走出村委会,门口的两条黄狗已不像来时那般凶狠,想起“小支书”说的,无聊时把全村的狗逗醒,听着一声又一声的狗吠,这个“90后”的年轻小伙,在自己的家乡,成功地把自己的梦想,落地、生根、发芽。

正值“五四”之际,一百年前的这个时候,无数青年以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捍卫这片疆土;一百年后的今天,无数青年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激情建设这块土壤。青年一代用梦想和希望,书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