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南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以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为抓手,打造百里秀美邕江,持续推进绿城品质升级,营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天饭后,到南宁民生广场散步,是市民卢先生近一年来的“固定节目”。“曾经脏乱的滩涂,变成美丽的滨江休闲场所,邕江综合整治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卢先生说。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成为南宁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底色。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江城一体、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优化生态、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摆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南宁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江·城·人和谐共生
踏上泛舟台,眺望邕江,绿色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幅美丽的滨江长廊画卷舒展开来。如今,行走在风光旖旎的滨江景观带,一步一景,移步异景,江岸景色美不胜收。
在邕江南岸五象新区滨江公园 ,大气恢宏的沿江休闲景观带,与五象新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为新区的景观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万达茂城市广场,“五象阅江”滨水景观利用邕江岸边现状水塘,配置银海枣、小叶榄仁、狐尾椰等植物,打造了一个“邕江大水景、岸边小水景”的漫步休闲亲水驳岸空间。
邕江滨水公园则体现了“显山、露水、透城”的规划设计理念,依托江滨的自然地形地貌及原生植被,将邕江与青秀山风景区有机融合。
在整个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中,最宽的滩涂在柳沙公园一带。家住柳沙半岛的市民覃女士时常会到柳沙公园健步走,享受邕江江岸变美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邕江综合整治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为民原则,在满足邕江行洪安全、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亲水栈道、平台,同时在全段邕江沿岸因地制宜设置了254处运动、游乐、休闲等场地及配套设施,进一步丰富滨江活动主题,满足沿岸不同年龄层群众对邕江资源的使用需求,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
每天到江边散步、骑行的市民不少。“在邕江边骑行,吹着江风,欣赏着两岸的美景,心旷神怡。”骑行爱好者黄玲玉说。
柳沙公园内修建了标准足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
邕江大桥下,聚集了很多垂钓者和游泳爱好者。在邕江综合整治中,民生广场畅游阁旁边建设有一个多级台阶的亲水平台,可供市民下水游泳。“以前我都在邕江桥南下水,现在我更喜欢在冬泳码头下水。”冬泳爱好者陈先生说。
生态绿城,水韵悠然。百里秀美邕江释放出的“生态红利”,让市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外江内河标本兼治
仅仅治理邕江还不够,南宁水环城、城绕水,还要通盘考虑18条内河的治理,不把18条“毛细血管”治好,就难以确保邕江这根“大动脉”的健康。
“潺潺清泉河里流,两岸树花亦斑斓。昔日黑臭小河沟,如今香艳展绚烂。”这首诗,描述了那考河的“前世今生”。
20多年来,那考河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沟,它的“变身”始于2015年。那一年,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并投入11.9亿元实施那考河综合整治项目。
“为了彻底改变那考河的面貌,我们探索‘按效付费’的内河流域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市海绵水城办副主任杨涟介绍,通过招标请来专业企业先行出资治理,再视治理效果分期付费。此外,针对以往内河整治中存在的问题,那考河项目提出了“全流域治理”的创新理念。
2017年3月,那考河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水质指标已基本满足地表Ⅳ类水水质指标,河道行洪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要求。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成为住建部“海绵城市”和财政部PPP模式双试点样板,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那考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内河的治理提供了经验。南宁建成区共有18条内河,如何接力治水,让内河重获新生?南宁市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的理念,开展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力争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环境。
竹排江流经南宁市人口聚集、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区,该片区流域雨污分流、排口截污整治等问题突出。为彻底改善该流域水质,南宁在实施上游支流沙江河、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基础上,2017年起采取“放水摸鱼”的办法,对竹排江沿江新发现的直排口进行截污,对旱天溢流口开展源头错接混接整治,对江水倒灌口、水下破损井壁、井盖等进行整治修复。目前,竹排江流域水质明显提升,水溶解氧等指标明显改善。
南宁市还将在心圩江、水塘江、朝阳溪、西明江等流域规划建设4个污水处理厂,启动仙葫污水处理厂、五象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此外,还将开展38段黑臭水体清淤疏浚,重点对朝阳溪、亭子冲、西明江等河段进行清淤,削减内源污染,并安全处置淤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水环境治理的逐步深化,我们相信,汩汩清泉绕邕城的盛景一定会出现。
碧水蓝天生态之福
周末,南宁市暖阳高照,空气清新,许多市民带上家人到邕江两岸的公园游玩赏花。艳丽的鲜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加美丽,“南宁蓝”令南宁人骄傲。“现在的邕江水清岸绿,富有诗意美,站在岸边微风习习,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南宁蓝’搭配‘邕江绿’的美妙色彩,让人心情舒畅。”市民李晶说。
扬尘污染治理带来的“南宁蓝”已成为市民的生态之福。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南宁市提出了“2016年集中整治年、2017年巩固提升年、2018年制度建设年”的“三个年”治尘规划。
多部门联动,24小时值守,全过程监控……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南宁扬尘“重灾区”治理速见成效,日渐改善的空气质量也让市民可以骄傲地“晒”出头顶的蓝天。
2017年3至9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这是2013年南宁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第一次连续7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事实上,扬尘污染治理带来的转变是全方位的,机制上实现从“一盘沙”向“一盘棋”转变;管理范围上实现从“有盲区”向“全覆盖”转变;公众参与上实现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执法手段上实现从“单独干”向“联合管”转变;管理效能上实现从“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转变。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践行‘共治共建共享’理念,立足精细治理,坚持综合施治,着眼长效管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大行动办主任、市城管局局长梁勇说。
今年以来,南宁市强化制度建设,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扬尘污染治理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的“好成绩”继续保持。1—10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1%,排名全区前列。
“南宁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表明南宁对空气质量的研判精准到位,扬尘污染治理及各种针对性措施行之有效。”南宁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龚维玲说。
久久为功,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南宁蓝”。随着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首府南宁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市民生活更舒适。
数
说邕江
完成征地1.75万亩
截至2018年11月20日,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累计完成征地1.75万亩。其中,邕江中心城区段(清川大桥—三岸大桥)所需5445亩土地已交付项目业主使用。邕江郊野段PPP项目(托洲大桥—清川大桥段、三岸大桥—蒲庙大桥、老口枢纽—托洲大桥、蒲庙大桥—邕宁水利枢纽)所需9882.06亩土地已全部交付。
拆除房屋约35万平方米
历年来,邕江综合整治项目拆除房屋约35万平方米,其中2015年后拆除房屋30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62万平方米。
水面面积率提高到10.5%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完成蓄水后,上游水位提高至67米,邕江水面加宽40米左右,南宁市水面面积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10.5%。
说
亲历者
重塑邕江记忆
江南区福建园街道居民 梁相宜
我小的时候就住在码头附近,码头船来船往,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在码头上岸,记忆里的邕江充满了南腔北调。
但在江边生活并不宜居。七八月怕发大水,江边蚊虫多,夏天家里都是艾草的味道。还有买东西也不方便,邕江大桥建成前,买什么东西都要坐船到江北。
近几年,江边的环境越来越好,我时常和社区的老姐妹们一起到江边跳舞、唱歌,日子越过越舒心。特别是江边还建造了平话怀古广场、师公戏小剧场、平话剧场等人文景点。这些都是我们本地人的记忆,很亲切。以前社区场地有限,我们排练只能见缝插针;现在好了,江边就有场地,不用担心排练影响附近居民。
邕江越来越漂亮了
青秀区柳沙片区居民 陈秋莲
2011年,我搬到大观天下小区居住的时候,周边很多楼盘还在建设,江边很多地方都长着野草。因为周边配套设施不全,很多人买了房子也不来住,小区的入住率不高。到了晚上,这个片区就黑漆漆的,我们都不愿意出门。
但现在不一样了,邕江经过综合整治,变得越来越漂亮了。特别是近两年,柳沙片区多了很多滨江公园,走几步就是一景。而且每个公园的设计都很有特色,还打造了各种园林小景,很别致。加上英华大桥等一批交通设施的建成使用,柳沙片区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回家更快捷了。
我们看着江对面的五象新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地标建筑相继竣工,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邕江两岸山清水秀、岸绿景美,生活在这里真的太幸福了!
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南宁市航电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经理 吴月泉
近期,邕宁水利枢纽成功蓄水,将南宁市水面面积率由8%提高到10.5%,使南宁市跻身城市水面第一分区行列,两岸景观更壮观。同时,这也增强了南宁市沿江各主要台地的亲水性,为城市内河综合治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外江水位,为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奠定了良好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南宁市民可享受到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