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行动”促共建 强化治理构和谐 | 商洛日报

仁和社区成立于20103月,201710月设立党委。现辖16个居民小区,有驻区单位98个,居民15028人,党员222人。近年来,社区党委探索开展暖春牵手、仲夏微享、金秋向党、寒冬送福”“四季行动促共建活动,充分发挥联建共享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社区治理水平。

一、紧贴需求抓共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群众有需求、社区有回应、单位有活动、服务有实效”的原则,联合驻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四季行动”共建活动。一是及时掌握居民需求。由网格长、村组干部到小区、院落摸排居民生活状况,核实摸准居民关切、急需解决的问题,梳理出纸房沟河道垃圾多、老年人健康义诊活动少、城小迁建安置矛盾多等问题,征求辖区退休干部和乡贤能人的意见,为活动开展打下基础。二是及时对接驻区单位。根据居民需求,利用驻区单位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共建活动,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增强共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及时回访居民意见。注重征求居民对困难问题的解决率和服务的满意度,使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共建活动中感受到生活幸福感。

二、明确主题抓共建,提升组织引领指数。按照“四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的思路,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共建活动。一是科学拟定活动主题。根据党建工作推进情况,确定季度活动主题,将以往零散自发的活动变为有组织的系统活动,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比如,一季度暖春牵手行动,设置党建共建项目认领、新兴领域党组织孵化、“书记·聊吧”等内容,突出年度共建项目谋划;二季度仲夏微享行动,采取微创建、微课堂、微公益、微共享“四微服务”的方式推进共建活动;三季度金秋向党行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引擎,联合开展情景党课、主题教育和党建领航风采展等活动;四季度寒冬送福行动,突出“平安楼宇、和谐家庭示范户、最美仁和人”等示范评选和“送福到家、与爱同行”等系列慰问活动。二是灵活选取活动形式。以文件和共建协议的方式,明确党建活动主题,根据驻区单位工作涉及领域,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方式,在社区讲习所、广场街道、小区网格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共建活动,先后联合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住建局、林业局、人社局8家单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清洁美好家园”活动,联合县党校、司法局、县医院等驻区单位先后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进小区、法制维权进楼宇和广场健康义诊等系列活动,让居民体会到便捷化、便民化和高效化的社区服务。三是建立活动常态机制。在明确社区、网格职责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会议协商、活动调度、公示公告和考核评议等机制,联合驻区单位共议季度和每月的活动内容,由社区党委统筹调度安排,以文件、展板、海报、彩页等形式公布共建活动的事项,形成了居民“点餐”、社区和驻区单位“配餐”的共建活动新常态。

三、深化治理抓共建,提升支部堡垒指数。坚持以共同需求、共同治理为纽带,以双向服务、双向促进为目标,服务和治理并举,使党建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是“点”“面”结合。在社区强化党建联合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共建项目中突出政治功能,采取面上的政策理论教育和点上为民服务举措,以小见大推进共建活动进小区网格、进楼宇门户,使活动能够贴近居民生活、融入社区治理,做到点面结合、互动互通。二是“内”“外”结合。坚持社区牵头、巧借外力、共驻共建的原则,把社区党组织力量和驻区单位的组织优势有效融合,在法制教育、志愿服务、平安创建、资源共享等方面,强化互融互通,在共建活动的谋划、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保证活动能够满足居民需求、达到预期效果。三是“上”“下”结合。打破原有的“条块”结构,严格驻区单位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情况、共驻共建活动情况考核登记,纳入驻区单位党建考核内容,形成了“驻在社区、融入社区、共建社区”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社区党委联合驻区单位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小区保洁、技能培训、平安楼宇创建活动15场次,教育培训党员和居民1680人次;发展个体企21户,实现“4050”人员就业146人,实现下岗失业再就业212人;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电子智能化资格认证430人;评选“最美仁和人”16户、“和谐家庭示范户”391户,创建“平安文明院楼”6个。(柞水县乾佑街办仁和社区党支部书记 车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