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户家塬镇现辖19村(社区),37450口人,党员1145名。近年来,镇党委按照“聚力抓党建、融合促脱贫”的思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两个作用”,深入开展抓党建“三个三”行动,助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一、坚持“三聚焦”优化党组织,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引领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优化组织设置,发挥引领作用,是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我们坚持上下贯通、全域过硬,积极推进各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一是聚焦抓统筹,区域联动建总支。按照地域相连、产业相通、资源相融原则,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等形式,把扶贫产业领域党组织联在一起,形成镇党委领导下区域产业党总支。整合金钱河流域党塬、户垣等5村的绿水平川、田园风光资源,设立田园旅游党总支;整合黄龙片区4村山地中药材种植资源,设立药材产业党总支;整合赛鹤岭片区4村缓坡地林果种植、林下养鸡资源,设立林果产业党总支;整合牛耳川食用菌种植、动物养殖资源,设立农牧产业党总支。二是聚焦抓引领,经济组织建支部。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经济组织上,全面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扶贫模式,发挥党支部对扶贫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新建泉源、意发、德润康、林麝等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实行企业法人与支部书记“一肩挑”,镇党委为每个非公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三是聚焦抓带动,产业链上建党小组。突出“两建两带”,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产制宜的思路,积极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把政治品质好、群众基础牢、产业能力强的党员选进党小组中,带动和保障产业良性发展,激发农民参与热情。我们结合实际,建立了关上椴木木耳、意发畜牧养殖、泉源食用菌等产业链党小组31个。
二、坚持“三突出”培育新农人,提升基层组织队伍战斗力。党建释放的是人的力量,党建抓实了也是生产力。我们坚持党管干部、组织聚力原则,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大产大户、返乡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农村各方面人力资源助力扶贫产业。一是注重“培”,突出党员带动。按照“双培双带”要求,让党支部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产业。目前全镇所有产业党支部均建立“双培双带”机制,133名党员培育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28名经济能人和产业精英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注重“育”,突出能人联动。充分发挥能人大户、企业基地的带动效应,大力实施“党员+”融合教育,利用“新农民大课堂”,培训扶贫“四支队伍”,培育农村新型农民,激活农村闲散农民和沉睡资源。通过示范带动、能人联动,引导123名贫困户依托泉源公司成为“职业农民”,236户贫困户与意发产业园签订“固定工”协议,88户贫困户依托森泰公司发展林麝养殖实现脱贫,带动11个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5.5万元。三是注重“引”,突出人才驱动。实施“党建+人才+基地”模式,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们招商引进硕士研究生陈兴涛,聘请4位农业学博士、2名东北食用菌专家、14名大学生建设户家塬食用菌产业园;吸引外出创业成功女士邬文芳回乡创立意发生态产业园,培养寺坡村优秀党员孔庆焕组建晨曦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关上村致富能手陈立镇建成林麝养殖基地,把一大批返乡创业人才镶嵌在产业链上。
三、坚持“三机制”激发新动能,增强基层组织扶贫凝聚力。提升组织力制度建设是保证,基础工作是关键。我们坚持以工作标准化推进党建高质量,重视加强日常基础工作制度建设,确保党建工作切实融于中心、抓在经常。一是建立“清单推进”机制。认真盘点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创新清单式、项目化管理,按月给各党支部下达“任务清单”,推动党建基础工作落细落小;每季度督导下发“问题清单”,增强基层党组织目标责任意识。二是推行“月评季考”机制。建立全镇重点工作“月检查、季通报、年奖评”制度,每月由分管领导、包片领导通过提问测试、随机抽点、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真督实考,推行评优树模、末位亮相、“两率”预警等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落实“积分评星”机制。推进党员队伍管理与日常业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采用“月评分公示、季汇总评星、年考核评议”办法,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全镇5个党组织16名党员受县以上表彰奖励,6名优秀共产党员荣登省市“好人榜”,充分展现了广大党员时代风采。(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委书记 杨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