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历史韵味,不在高楼大厦间,而是在一条条街巷中;
一座城市的乡愁记忆,不仅仅在字里行间,还书写在一条条街巷中。
背街小巷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里子,更是一座城市的烙印。
日前,鄞州全面启动背街小巷整治,不单单是对环境综合整治这个民生诉求的响应,更是想通过“鄞州定制”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还原乡愁记忆,留住历史韵味。
街巷出新,既需要文化依托,也需要“匠心”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背街小巷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区对背街小巷的整治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一方面整治的面比较狭窄,并没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全覆盖,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整治,各地没有一个统筹的概念和相应的标准,因此整治效果参差不齐。最为重要的是,在背街小巷整治完成后,长效管理机制并没有及时跟进和落实,从而使得整治成效大打折扣。
长效管理机制确立的核心在于保序。因为涉及小区居民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绝大多数背街小巷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店铺,而店铺经营的规范和有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背街小巷的整体形象。有执法队员告诉记者,背街小巷人行道上的污水,绝大多数是餐饮店随意倾倒所致;人行道上地砖破碎和松动,绝大多数是店铺从业者违停装货所致;而跨门经营现象的存在,更是造成了众多环境后遗症,如垃圾乱扔、损坏绿化、占道影响通行等等。
在宋诏桥区域的甬兴西路,几百米长的沿街居然密布着近百家店铺,有理发店、杂货铺、快餐店、早点铺、小超市、水果店、快递点……无论天晴或是下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夹角处总是湿漉漉一片,发黑发臭。记者沿路走过去,看到的当街泼水现象就有四五起。由于这些店铺面积相对较小,不少经营者一有机会就把货物摆到店铺外叫卖。中河中队的执法队员告诉记者,对于这块区域,他们实行徒步巡查制,可是有些经营者依然无视他们的存在,只要他们一转身,什么影响市容环境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共秩序科科长张宏说,在开始整治10条小巷的同时,他们还对中心城区的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排摸、梳理。下一步将对120条小巷和20条菜市场周边道路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序化执法行动,并落实分级长效保序机制。街巷整治完成一条,保序管理跟上一条,绝不给任何的反弹机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随着区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城区街巷的长效管理过程中,执法部门将加大视频监控取证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办案促整改。目前,首批可移动无线摄像设备已在采购,近期将运用到街巷执法管理中。
此外,针对背街小巷整治,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已开始着手编制相应的《导则》,整治过程中遇到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取得的经验、实施的标准、后期的管理机制等,都将纳入到《导则》中,为今后的背街小巷整治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