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参加庆祝中国华电以礼河发电厂首台机组发电60周年采风活动,在这个忽雨忽晴的夏日,我来到阔别多年的电厂。
张云林 摄影(毛家村大坝水库一角)
当进到毛家村一级电站厂房运输洞时,一股特殊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是发电机润滑油,学名叫做透平油的味道。这个味道是我曾经非常熟悉的,而今突然袭来,我却一时有些陌生,这让我想起了40年前。
张云林 摄影(毛家村一级电站全貌)
1978年11月,未满16岁的我参加了会泽县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招工考试,初冬的寒风吹着身体单薄的我。尽管是面临人生的重大改变的考试,懵懵懂懂的我却像平常写作业一样,没有紧张,只有好奇。
一个月后,一张电厂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家里,我想我这就参加工作了,将步入工人阶级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电力工人了,非常激动和自豪。
肖利东 摄影(马脖子四级电站进水口)
12月30日,那个难忘的日子,虽然寒风凛冽,心里却窃喜而暖和。我到电厂总部的驻地甘沟报到,办完手续就领到半月的工资。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份薪水,人民币10元整。10元钱在今天看来可以说不是钱,但在当时是可以称得上“财产”了。在那个时候,一盘小炒肉两毛,五分钱一个鸡蛋,一件时髦的涤卡衣裳也仅只五块七毛钱。
接待我们的汪范秀师傅说:“这是半个月的工资”,我暗自高兴,心想水电工人的工资可高了。于是立即就到甘沟街上买了一捆很甜很水的罗汉甘蔗请客,以表示生活从此甜蜜的一个简单的祝福。
蒋涛 摄影 (四级电站 )
紧接着是四个月的入厂教育学习,厂领导、总工程师及相关的技术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以礼河电厂的简介及发展规划。以礼河发电厂筹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开发的引水式电站,1956年动工,1958年8月30日,二级电站第一台发电机组发电,1972年全部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32.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总造价4.38亿元。
肖利东 摄影 (四级电站值班员在精心抄表)
既然是大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所以电站建设初期经历的许多艰辛那是可想而知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汇聚以礼河,还有支边的建设者、学校分配来的愿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甘沟”这个词,陆续成为了水电建设基地的代名词,会泽这个小小的地方也因此而知名全国。
在会泽人民的母亲河以礼河上建设的毛家村大坝,由于建设施工工具落后,全靠人肩挑手抬,完全凭人力建成了5.53亿立方米库容的亚洲第一土坝,此坝的建成给会泽县的防涝、灌溉、饮用带来了许多好处,真正的是造福桑梓。就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站在这个大坝上,仍然很感慨工人阶级的伟大。想起了毛主席的话:“只要有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徐汝枞 摄影 (二级电站机组大修)
我们那一代人作为电厂的新工人,进厂后是电厂的“新鲜血液”,所以领导对我们寄予厚望,要我们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为电厂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青春正发的我们当然热血沸腾,大有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立新功在所不辞的雄心壮志。
当时以礼河电厂提出要实现“四遥”,四遥即遥测、遥讯、遥调,遥控自动化,实现远方操作,远方调控,逐步实现少人值守,到最终的无人值守的目标规划,这一类专业名词对于当时的我们听了是一头雾水,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到今天已经基本实现。
肖利东 摄影(四级电站集控室)
甘沟,以礼河发电厂驻地,从一新村至八新村生活区布局有条不紊,学校、医院、幼儿园、俱乐部、影剧院、一应俱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露天电影、篮球比赛、文艺舞蹈形成了独特的以礼河电厂企业文化氛围,让地方的人羡慕不已,四级电站的“三八”值是电厂的旗帜、标杆,在整个电力系统闻名遐迩,以礼河发电厂是云南电力系统的摇篮,培养出的电力人遍布全国好多省市。
肖利东 摄影(值班员巡回检查设备)
经过入厂教育,学习、劳动,完成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初级培训,后分配到了毛家村一级电站当了一名运行人员,走进厂房,远远就闻到今天这股特殊的味道,当时觉得怪怪的,说难闻其实也不难闻,说好闻却也谈不上,但是淡淡的它总是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地缠着你,我问师傅那是什么味道,师傅说哪有什么味道,没有啊,他没有闻到。直到我后来在为发动机做保养维护工作时,给机组添加润滑油,打开那个叫“透平油”的壶盖,我才一下子明白。今天,这股熟悉的味道悄然扑来,味道还是那个味道,机组还是那些机组,可人已经不是当年的人了,当年那个青春迸发、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今天这个霜染风浸、将近退休的“年轻的老头”。
肖利东 摄影(电厂部老生活区 )
我们循着以礼河水流的方向一直到达小江边的四级电站,一路从海拔两千米到七百米,这样的落差正如我的心情。工作的第一年,过春节时自己所在班组不能休息,正轮到当值上班,距除夕只有两天时,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在大家眼里看来还是娃娃的我,要孤单在外面过大年,那心情简直懊恼级了,当天饭也没有吃,在床上蒙头大哭,师傅知道后,特许准了我三天的假回去过年,过完回来,我才知道一直是师傅替我值班,心里那个愧疚,40年来并没有退去。
李永星 摄影(电厂甘沟老生活区)
在师傅们的谆谆教诲之下,三年的学徒顺利转正,可以参与一些开停机操作、倒闸操作,有了操作权接触具体工作时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如果工作中自己不细心不按照操作规程规定,发生误操作,造成事故及重大事故,将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礼河发电厂是肩负着云南省的调锋调频主要供电任务,为云南的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主要电厂。一旦发生严重的重大事故,会使昆明市、东川市、会泽铅锌矿、四川会东三O一矿等重要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李永星 摄影
此次的故地重回,每到一个电站看到的景致和原来印象中已是物是人非,遗留下的生活区旧址可以看出当年的繁华,当初电站周围2公里范围内生活区星罗密布,晚上登高看去灯火通明,好一片热闹景象。
李永星 摄影(三级电站老生活区旧址)
现在每个电站缩小了工作区域,更加精致漂亮,洁净的厂房,集控工作的场地,齐全的防护装备,精神抖擞的运行人员,自动化程度高集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多次技术改造后的老设备依然焕发出青春的光芒继续发挥着光和热。
徐汝枞 摄影(四级电站生活区)
站在电站尾水口,我驻足看着清澈的水发了电后又急急忙忙的流向远方,流到金沙江,流到长江,继续在发挥出自己能力,感慨万千,弹指一挥间,40年光阴转瞬即逝,在这个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犹如时间隧道让我转了个轮回。我矣老矣,电厂矣老矣,只有江水仍然哗哗流淌,好像在和我说:朋友,我们还有许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使命可以完成,走,我们一起前进!
我迈开大步追上我们的采风团队,回头一看,电站仍然安静地依偎着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