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在夏季开满白色的花,花谢后还会结出豇豆一样的荚——每次游客在龙泉寺看见这株树时都会问这是什么树。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典故,大家耳熟能详,但真正树在眼前却多有不识。这种树木叫梓树。龙泉寺内的这株梓树身份登记却为“梧桐”,并不是登记错误,而是梓树在东北也被称为臭梧桐,登记为梧桐是方便游客辨认。然而此梧桐非彼梧桐,真正的梧桐其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树。普遍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北方城市几乎见不到。辽宁省内的古梓树多分布在凤城市的凤凰山,民间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而梓树与梧桐形态特征相似,因此百姓都称呼梓树为凤凰所栖的梧桐,寓意唐王征东引来凤凰,此后梧桐成为乡间约定俗成的叫法。
在这里,还要科普一个常识,上海、南京引进多年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其实不是梧桐,真正的名字是三球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因为悬铃木的叶子和梧桐很像,所以在引进中国后便被人们误以为是梧桐。
桑树和梓树在古代经常是一起见于文献,古人有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梓的习惯,久而久之,“桑梓之地”,便成为家乡故土的代名词。梓树在古代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斫琴师赵付红告诉我们,制作古琴有“面桐底梓”之说,其意以梓木斫底为正统。琴底之功在于纳音振鸣,非坚实之材不可为之。梓木质坚而耐腐。贾思勰在《齐民要术》描写梓木用途,说它做车板、盘合、乐器都可胜任,品质胜于松柏。基于此,“梓”有了许多含义,梓人、梓匠指木匠,梓树以前还经常被用作印刷书籍的刻版,因此,人们往往把出书称为“付梓”。
梓树是先民们屋前屋后的乡土树种,然而在今天的千山地区,并没那么容易找到,成为古树的梓树更是少之又少。林业专家孙忠诚告诉记者,桑树和梓树在今天的岫岩山区比较常见,但梓树生长速度慢,是乡间常用木材,能最终长成古树的梓树都非常珍贵。
挂在树身上的“身份证”显示,这株梓树保护等级是三级,树干出现空洞,树身倾斜。梓树全身道道干裂,像是岁月刻下的痕。在它的深处,曾经的青春应该都是鲜活的存在。这株梓树忠实地记录着很多当地气候变化的信息,有哪些树种适合鞍山的生态环境……
千山生态资源局的王忠钰告诉记者:“梓树虽然是北方乡土树种,但在千山地区的野生林子中并不多见。真正密集的地区在丹东,但是近两年行道树也开始栽种梓树,这种树的树形比较好,而且开花很漂亮,一串一串比较密集,有市民称呼它为豇豆树。”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其中的连理树就是梓树。梓树象征忠贞不渝的夫妻之爱。传说周公旦的两个儿子通过观看梓树枝条下垂的姿态,习得恭敬谦卑的为子之道,枝条向上的桥树是为父之道,故而“桥梓”指代父子。
环顾一下发现,梓树已经融入我们生活很多方面,就像故乡如影随形,总在你的身旁。初冬季节,梓树花落,心形的叶片之间,挂满细长的荚果条。入秋,金风劲吹,梓树叶子焦黄一片,哗啦啦从树上飘落下来,剩下干爽的褐色荚果条,直至在凛冽的风中爆裂,种子从果壳中剥落而出,寻找新的落脚地。
四季流转,因为某些不可违逆的因素,梓树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还不愿被岁月打败,仍然在顽强地延续着生命。虬曲苍劲的树上部,枝干活力张扬,生动着自然,意寓着某种哲理。为保护其生长,相关部门采取营养复壮等措施,对其“特别关爱”,以助“延年益寿”。
百年来,梓树静止不语,却洞察着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