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 涵养品格——九旬离休军人肖远柱的家风故事
今日郴州 2019-12-05 23:56:26

  

视频/剪辑:全媒体记者 田雪剑 摄

是什么,让一位离休干部情牵梦绕一张党报数十年?12月4日,郴州日报记者带着94岁老人肖远柱的订报发票,来到他的家,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郴州日报记者与肖远柱深入交流  全媒体记者 田雪剑 摄

一进门,一幅《中国梦》主题的挂历映入眼帘。客厅沙发旁的一个小桌上,放着一叠报纸。老人的儿子肖文武说:“我爸视力还行,现在仍每天坚持读党报、看新闻。”

由于肖远柱年事已高,听力严重退化,我们和他交流需要借助纸和笔。在简单的文字交流和肖文武的补充中,老人的人生轨迹逐渐清晰起来。

肖老是常德澧县人,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7军,曾参加过湘鄂西战役、湘西剿匪战等,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县人民武装部当管理员,少尉军衔。转业后到地方工作,做过郴州专区工业局总务、《郴州群众报》印刷厂出纳等工作。而《郴州群众报》,正是《郴州日报》的前身。

肖老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肖文成是北京凯斯克家具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二儿子肖文斌曾是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十三室副主任,现已退休,是一名军旅画家;小儿子肖文武在郴州做金融投资。

刻意尘封功绩,街坊邻居大多不知道肖远柱是一名离休军人。虽然年逾九旬,但他思维清晰,平时爱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常常为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欢欣鼓舞。他订了很多报纸,《人民日报》是每天必须看的,看的内容都会做标记,《湖南日报》《参考消息报》也是肖老必读的报纸。

肖老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   全媒体记者 田雪剑 摄

“每天都会看上好几个小时。”肖文武说,父亲一直就有看书、看报的习惯,自从1987年,父亲离休后,他看书、看报的时间更多了。他是1989年《郴州日报》复刊的第一批“铁粉”,至今订阅《郴州日报》已30年,为此,社区邮递员还特意在家门口安装了信箱,为的就是方便父亲取阅报纸。

肖文斌也有读党报的习惯。他说,父亲性格内向,通过读报可以跟父亲找到共同语言,从而有更多相处、交流的机会。

在客厅的墙上,贴着一张肖老入伍时的军装照,这是他初心开始的时刻。数十年来,他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红色文化深入骨髓。年过九旬,肖远柱平日不大出门,但每年他都会选一个红色文化基地去走一走,看一看。近几年,他先后去过西安、延安、遵义、湘西等地。

2017年6月,听闻47军200余名后代要去湘西剿匪旧址参观,肖远柱坚持要参加。“当天,回忆起剿匪战争及为此付出生命的战友们,父亲泪流满面。”陪同前往的肖文斌向我们描述当时的场景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无论怎么变,红心向党的本色永远不会变。”肖远柱眼神坚定地说,“新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好好珍惜。要听党的话,不忘本,不浪费,心怀感恩。”他身上的红色基因,父传子、子传孙,潜移默化形成一股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他是一个老革命,对党的深厚感情、雷厉风行的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大儿子肖文成说。受肖远柱影响最深的,是同样有部队经历的肖文斌。初一那年,肖文斌从同学那借来一本《湘西剿匪记》,父亲头一次主动跟他讲述战斗场景,“说到激动之处,他眼睛里闪着光。”

肖远柱的言行,无形中给肖文斌心里种下了一颗“英雄梦想”的种子。那时候,肖文斌最喜欢偷拿父亲藏在箱子里的军装穿,肩章、宽大的牛皮腰带、军用文件包、水壶等物件一一挂在自己的身上……他那不合身的怪相总是能引得家人哈哈大笑。“我却以此为荣,也萌生了长大做军人的想法。”

“要弄清楚谁给你的权、你为谁服务!”长大后,肖文斌真的成了一名军官,每次回家,父亲都会拉着他,去湘南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光辉历史。

在肖远柱写的回忆录里,“工作负责、多做好事、不占便宜、心安理得”四个小节,字字铿锵、句句深情。“这本书,父亲的一生,就是我们的家风家教,没有朗朗上口的家规家训,但它经过时代淬炼,值得我们世代传承。”肖文斌深有感触地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