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千山如画,每一步都是好风光,水声潺潺,满眼青翠。循着脚下清流,很容易在小溪两旁找到水曲柳。
水曲柳,第三纪孑遗种,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树木。
林业专家孙忠诚说,水曲柳与胡桃楸、黄菠萝被称为东北珍贵的“三大硬阔树种”,也是三大军用木材。耐严寒、抗干旱,抗烟尘和病虫害,是优良的绿化和观赏树种,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环境恶化等有很大作用。
千山生态森林资源处的王忠钰说,水曲柳是千山天然次生林的优良混交组分,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千山景区内土壤温度较低、含水率偏高的位置总能寻觅到水曲柳的身影。
木匠李祎飞说,水曲柳木质坚硬,纹理美观。过去在东北打个水曲柳木箱是很值钱的嫁妆,用过水曲柳地板的人家在过去至少是个“万元户”。
而对于千山脚下丁香峪四组的村民来说,水曲柳就是陪伴他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见证者。
日前,记者跟随千山绿化队进山寻找古树,见游人如织,孩子和老人在木栈道附近的小溪戏水。这次寻访的古树,是丁香峪村的水曲柳,树龄350年,高达30米,地径850厘米,胸径800厘米,胸围2.4米,冠幅23.4米,是千山景区内树龄最大的水曲柳。常有村民游客置方桌、凳椅于树下,饮酒赋诗,怡然陶乐。
这株古树与村庄历史休戚相关。附近并没有寺庙道观,也没有任何碑刻记载与它的历史相印证,只有丁香峪村民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里能捕捉到它的身影。
相传顺治年间从关外来了一群外地人,看千山一片好山好水好风光,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不少人家在房前屋后栽植树木,遗护子孙。一位村民去山里采树苗,采累了,在水边靠着大树休息,不久便睡着了。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位老者对着采回来的这些树苗一一问话。
梦境中老者是树神。树神首先问榆树:“你愿意植在哪儿?”榆树说:“我枝繁叶茂,植到路旁,让人乘凉最好。”他又问柞树:“你愿植在哪里?”柞树说:“我可以成材,最好植在离水远些,这样我不容易招虫。”树神问松树:“你呢?”松树说:“我适应所有环境,但是不喜欢人多,给我放在山杠或者石缝里都行。”
每棵树苗都说了自己的去向,没有树选择去地理位置略差的地方,唯有水曲柳一直不作声。树神问它:“你想植到哪里去?”水曲柳说:“大家都不去坡地和沟边,我去那里吧,帮助大山涵养水分。”
树神笑了:“好样的!精神可嘉,赐你们免受虫害骚扰。”
究竟是先有树还是先有村,也是附近村民们街谈巷议的内容之一。随机问村民,哪有年长的水曲柳,虽然答案与林业专家的分析并不相同,但“村口有棵大树,从小就在树下玩”“下雨积水的地方,有棵树特别粗”这一类无意中获得的信息,总会让人联想到乡愁。现在,仍有村里老人记不清祖籍在哪,只知道旧居门口的大树……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古树保平安的传闻深信不疑。因为历经战火洗礼、乱砍滥伐,这株长在村口的水曲柳却安然无恙立此几百年。与朝拜其他古树的习俗略有不同的是,这株古树没有红布缠身、没有上香叩拜,只在每年正月初一,附近村民来到树下,捡些枯枝干叶回家,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成长为古树的水曲柳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会产生巨大的生态价值。中国林业网引用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的研究结果,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粗略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作为第三纪孑遗种和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树木的水曲柳,其生态价值更是无法估量。而且成为古树的水曲柳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作为幼年期特别容易受到冻害的树种,得以长寿的水曲柳需要依托着生存环境,或寺庙、或道观、或村民、或天气,每一株成为古树的水曲柳,都有着抗逆性和优良的基因。
它们对本地的环境、气候、土壤有着极强的适应性,让它们成为生态建设中极其宝贵的基因资源,成为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和绿化适宜树种。它们守护着自己,也被别人所保护。
苍苍古树,翠盖如云。长在坡地、沟边的水曲柳,见证了千山地区的岁月变迁,它脚下的清泉继续滋养着这一方土地。每一片叶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故事,保护古树,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