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应芬
我到月照的时候,已是正午,阳光很灿烂,却不灼热,“凉都”由来不是徒有虚名!
住地坐落在月亮山下的养生谷酒店内,四周是茂密的树林,一条绿色的柏油路直达酒店大门口。来不及放下行李,就想立刻拥抱这绿树环绕的山谷。徜徉在这幽静的小院,四周弥漫着清新的负离子,卸下全身的疲惫和一切纷扰,一呼一吸之间,感受到生命的平静。这夜,睡得很沉。
清晨的铃声还没响的时候,我就被屋外树上的知了叫醒,阳光透过窗户照到被子上,偷窥屋内的春光。窗外那棵结满果实的核桃树看到这一切,对着微风笑得树枝都颤了起来。
吃过早餐,九点不到,我迫不及待地与友人朝乌蒙天梯拾级而上。栈道依山而建,两旁是茂密的树林。绿,漫山遍野的绿,在微微的风里翻滚,我的脚步,还未迈开,从头至脚,已被染得通透。运动鞋踏在栈道上,发出厚实而坚定的声音,在繁忙的工作中,已许久未听见这与大地亲密接触的声响。
走过第一个休息座区到达第二个陡坡的时候,很明显地感觉到空气由静止变得流动起来,由湿润变得温润了,额头上的汗珠还未从脸庞滴落,就在空气里消散开去,微风拂面,十分凉爽。这时,还能看得见走在后面的游人和橙色的栈道。
到达第一个八角亭,前面有一座陡峭的小山峰,峰腰处出现一个南北对穿的洞,这就是月亮洞了。回头看,栈道已被树林遮得严严实实,只能听得见栈道上游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人影。
到达第二个八角亭,风稍微大了点,站在亭子边的栏杆处往下看,周围的山川尽收眼底。那些红的、橙的、绿的房子,一排排,错落有致;那些长的、宽的、窄的公路,一条条,干净整洁。就算谁有登峰造极的绘画技巧,也比不过这副自然形成的“云山月照又悟禅”的水粉画。
转过之字形栈道,我和友人一鼓作气登上了月亮洞山顶。此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半。
山顶有一处平整的休息座区,这里可以居高临下看连绵起伏的群山,从侧面看到神雕峰、大硝洞。站在山顶,湿透的衣襟紧贴皮肤,风穿透全身每一个细微的毛孔,好一阵冰凉。长这么大,我第一次到达六盘水,第一次到月照,也许太过于兴奋,我不断地向山脚放声大喊。
“嗨……你好吗?”
“月照,我在这里……”
旁边的游人也被带动起来,两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朝着山下练起了高音。此刻,所有的人,只剩下纯粹的心,聆听原始的呼唤。
月照是宽容的,无论你是贫穷或是富有,它一样吸纳你所有的不悦,任你尽情释放;月照是大度的,无论你是目不识丁还是学富五车,它都会给你展示所有的美,任你挥毫泼墨。
正在这时,同行的友人诗性大发,声情并茂地朗诵起了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惜,这是白天,不能一览“手可摘星辰”的美景。站在388米高的山顶,我只能摘一枚白云,送给你,别在你被风吹乱的发丝上。
从山顶往右下,就是月亮洞正面了。从洞内向外看,逶迤的群山在洞中,山脚下的房屋也在洞中,蓝天白云从洞口掠过,甚似某位云游的仙人。行走的过程中,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不断幻化为心中的宁静。
回到住地,吃过午饭,太阳当顶,大家相继回房间休息。
晚霞出现的时候,路上的游人多了起来,三三两两一起悠闲地绕着害乃河散步。坐在院坝内的老头,翘着一根光滑的竹制烟斗,不紧不慢地往烟斗上装叶子烟,他的身旁卧着一只假寐的小黄狗,听到有人路过,耳朵直立一下,微张开眼睛又立马闭上了。
天空中的一些云忙走,晚霞落到山的背后,八月的风,渐次点亮了月照山谷的路灯,月亮洞里涌出的月光,猫着腰栖息在树梢上。
七旬文友来敲门,请喝西藏茶。我们喝着的,是他穿过西藏时的风景,是他行走在路上的感动。房间内的人渐渐多了,我端着茶杯,来到走廊上,邀月照对饮。
一举杯,乡愁就斟满了桌上的酒盅;一敲钟,爱情就在山脚开成了繁花。这一程,我跨越万千山水而来,只为等你:
一同等你的
还有,这里的十里画廊
乌蒙天梯
一同等你的
还有,这里的神雕奇峰
大小硝洞
这里的清晨
朝霞穿过山间的薄雾
投下万丈光芒
喜鹊吮吸叶尖的露水
唱出悦耳乐章
等你来
让灼热的皮肤
享受凉都亲切的爱抚
在每一个宁静的傍晚
摘一枚通透的月亮
送给你
别在腰间
照亮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