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精准施策织密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网 | 商洛日报


清晨的竹林关镇丹水社区里,搬迁户吴桂花正抱着刚上三岁的孙子往社区卫生室走——“以前在老家,孩子感冒得翻一座山去乡卫生院,现在下楼就是卫生室,方便得很!”从“搬得出”到“稳得住”,从“能就业”到“快融入”,近年来,竹林关镇聚焦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关键环节,以产业、就业、服务、融合为抓手,精准施策打通“最后一公里”,让850户3386余名搬迁群众的新生活愈发红火。


就业“兜底”,让搬迁户实现“稳增收”


“以前家里种的黄精只能等着货贩子上门来收,挣不到多少钱,现在参加了电商培训,我们家种的黄姜通过炮制在抖音上直播带货,每年能挣万把块钱呢”搬迁户刘敏玲拿着刚拿到的技能证书,脸上满是笑意。


为解决搬迁户就业难题,丹水社区推出“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套餐:联合县人社局、职业院校开设电商、烹饪、家政服务等特色培训班累计培训搬迁群众150人次。劳务输出工作站组织“点对点”劳务输出150人,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主动对接本地企业和外地劳务公司,建立“就业岗位库”,定期走访万鹏辉电子、李氏凯农魔芋工厂,协助解决生产线人员不足问题,推动企业优化招聘流程,三季度稳定吸纳就业1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人,人均月收入2200元;新培育个体工商户4家,累计达225家,带动新增就业10人,核桃加工等作坊日均吸纳灵活就业120人。


服务“暖心”,让搬迁户找到“家的感觉”


“社区里有幼儿园、超市、文化广场,还有便民服务大厅,啥都不缺!”搬迁户叶平指着楼下的社区服务中心说。为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竹林关镇在丹水社区建成1所标准化幼儿园、1个社区卫生室、1个便民服务大厅和1个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事有所办”。社区卫生室配备了专业医生和常用医疗设备,开通了医保报销“绿色通道”,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了社保、医保、户籍等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办理服务160余次,居民满意度100%。


融合“聚心”,让搬迁户成为“社区主人”


“以前在老家,邻里之间互相帮忙,现在搬到社区,感觉更亲了!”搬迁户刘大妈手里拿着刚从邻居那里接过的手工鞋垫,笑得合不拢嘴。为促进社区融合,丹水社区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主题活动,举办社区文艺演出、平安夜校等活动10余场,让搬迁户在活动中增进感情;成立“搬迁户志愿服务队”,组织群众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老人照料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队走访慰问空巢老人30户、留守儿童20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15件,如协助代购药品、检修家电等;开展“关爱弱势群体”专项活动8次。此外,丹水社区还推行“党员联户”制度,64名党员结对帮扶搬迁户,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让搬迁户感受到“家的温暖”。


从“山沟沟”到“新社区”,从“农民”到“居民”,竹林关镇用精准的帮扶、贴心的服务,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后续帮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让搬迁户不仅‘搬得出’,更能‘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竹林关镇党委书记杨富滨说。(通讯员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