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创新型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铜仁学院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孟加拉国、印度、伊朗、意大利等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后,9位国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先后登台作主旨报告与论坛报告。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静寰以《教育强国建设中应用型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为题,深入剖析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定位与实践方向;英国华威大学AI技术下毕业生高就业率数字学习高级顾问Natasha Nakarikova聚焦《英国华威大学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分享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改革的海外经验;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一则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国政策模式与挑战》,解读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与突破方向。随后,与会嘉宾围绕“拔尖人才培养,地方高校何为”主题开展圆桌讨论,碰撞思想、凝聚共识。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起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已在贵州连续成功举办17年。17年来,交流周始终以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共赢为核心,在人才往来、教育交流、科研协作等领域成果丰硕,成为双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品牌。2025年正值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主题年,交流周围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青少年交流、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及“一带一路”合作六大板块,通过“论、展、会、赛、训、营”六大形式开展活动,本次论坛正是交流周全年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