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这句话用来形容周眈宏老师再恰当不过。三十余载春华秋实,他孜孜不倦地追求,默默无闻地奉献。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学生、教师到校长,他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从未缺席,带领师生屡创佳绩。他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县近500项次表彰奖励,被誉为商洛山中的“爱迪生”、教师中的“发明家”。他就是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省市区县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丹凤县科技特派员、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周眈宏。
携梦赴山区,播撒科技种子
周眈宏对发明创造的热爱,源于年少时父亲的熏陶。学生时代的他,就热衷于动手制作各类物品,展现出非凡的动手能力;踏入教育行业后,这份爱好始终未变。2019年8月,周眈宏告别了工作21年的丹凤县商镇中学,前往距县城58公里的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怀揣着“打造科技特色学校”的梦想与“培养建设祖国合格人才”的教育初心,他在此默默耕耘了六年。
2022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乡村振兴科学赋能”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该校,不仅捐赠了一批科学实验物资,还举办了生动的科普活动。周眈宏清晰记得,活动现场的科学实验物资让学生们目不转睛、深受启发。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毅然决定将自己对科技发明的热忱与技艺传授给孩子们,让山区学生爱上科技,立志把这所山区学校打造成省、市知名的乡村科技特色学校。
创新教育模式,培育科创习惯
为让科技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周眈宏秉持“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科技创新习惯为突破口,着力推行“五个好习惯”养成教育,用良好习惯滋养学生成长。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学校将每年3月、10月定为“科普教育宣传月”,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结合课后服务,他主动组建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四点半,都会准时带领科技社团学生开展科创活动;周末时,他还会为学生准备科技知识材料,方便大家自主学习。
“学生居住分散,尤其是对科技感兴趣的留守儿童,周末参与活动不便。”周眈宏说,为此他常会在周末下午提前到校,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各类科技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科学魅力,时刻保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学会用科学智慧应对挑战。
点亮学子梦想,见证成长蜕变
开展科技发明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学生的校园生活,更点亮了部分自信心不足学生的成长之路。学生江毅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江毅辉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性格内向的他不善言辞,还略带胆怯。周眈宏在各班级选拔科技兴趣小组成员时,特意邀请江毅辉旁听科技发明课。课上,看到其他同学积极制作科技发明,江毅辉悄悄对周眈宏说:“老师,我也想学习科技发明创造。”
2024年,周眈宏带领江毅辉参加丹凤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发明作品荣获第38届县科创大赛二等奖。此后,江毅辉对科技发明的热情愈发浓厚,积极参与社团各项教学活动,从未缺席。“江毅辉的班主任王老师告诉我,现在的他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非特殊情况绝不请假,进步特别显著。”周眈宏欣慰地说。
2025年4月,在周眈宏的引导下,14岁的江毅辉前往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参加第39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荣获优秀奖。这是江毅辉第一次走出大山,不仅见识了众多优秀对手,还首次领略了大城市的风貌。“外出参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成长注入强大动力。”周眈宏表示,学生参赛归来后,会把经历和见闻分享给同伴,进而激发更多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据悉,在本次大赛中,该校师生共有11件科技作品获得省、市、县奖励。
深耕六载结硕果,山区学校获殊荣
一名教师,引领一所山区学校深耕科技教育;六年耕耘,该校素质教育结出丰硕成果。截至目前,该校师生共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科教创新大赛及教具制作大赛,累计获奖90余次;学校也先后荣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技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全国“科技筑梦”乡村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我深爱科技,愿毕生致力于科普教育事业。”这是周眈宏常说的一句话。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他始终铭记自己的誓言与责任,用30余载的坚守与奉献,在商洛山区搭建起科技教育的桥梁,让自己的生命在助力山区学子成长的过程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