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镁都”的转型答卷 | 鞍山新闻网

  

 

金秋九月,禾黍飘香。18日,一场关乎菱镁产业未来走向的盛会在海城盛大启幕。这场以“菱镁新材 质造转型”为主题的鞍山市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了400余位国内外行业精英、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探转型路径、共商发展大计。大会以高规格定位、前瞻性视野和务实性举措,为这座老工业基地的特色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更成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征程中的生动注脚。

18日上午,步入大会现场,“聚焦菱镁新赛道,共赴转型之约”的标语格外醒目。此次大会由中国菱镁行业协会主办,辽宁科技大学、中新集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400余位参会者中,既有彭寿、丁文江等院士领衔的顶尖团队,也不乏北京利尔、奥镁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以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代表,规格之高、阵容之强,堪称菱镁产业领域的年度盛事。

开幕式上,鞍山市菱镁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首批专家聘任仪式与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该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发起成立,是菱镁产业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前召开的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丁文江、冯夏庭、毛新平、赵中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中国菱镁行业协会会长秦高梧等院士委员、专家委员及企业家委员,对鞍山菱镁产业近年发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发展方向及合作前景展开深入探讨,为产业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随后,一系列重磅举措的发布点燃现场热情。海城市率先发布菱镁产业战略规划纲要与“一区四园”空间布局,清晰勾勒出产业发展“路线图”,让与会嘉宾直观感受到鞍山推动菱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坚定决心。更令人振奋的是,全球首个菱镁价格指数平台同步上线,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不仅填补行业市场信息数字化空白,更为菱镁产业树立起“价格风向标”,为企业决策、市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东北大学与海城市政府签约共建菱镁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智囊团”与“人才库”双管齐下,为鞍山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智力支撑。

“过去靠资源吃饭,现在要靠技术突围!”在产业对接与学术交流环节,这样的共识在与会嘉宾间不断传递。投资招商专题会上,鞍山及岫岩、腾鳌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轮番登场,从产业链延伸到绿色技改,一个个潜力十足的项目吸引着企业代表的目光。德邻陆港、后英经贸等5家企业现场发布合作需求,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现场气氛热烈。更引人瞩目的是,大会集中举行投资项目、科技成果对接、金融合作三类签约仪式,一笔笔合作的达成,如同为鞍山菱镁产业注入“强心剂”,标志着更多优质资源将在此落地生根。

“鞍山的菱镁产业正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蝶变!”谈及鞍山菱镁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感慨万千。他坦言,作为“祖国钢都”,鞍山传承着厚重的工业基因,如今以“五改”为抓手,将其作为工业增长的着力点、产业转型的支撑点、绿色发展的关键点,推动钢铁、菱镁两大支柱产业同步焕新,正加速从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跨越。海城市更是走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当前,“十四五”和“十五五”衔接递进,鞍山菱镁产业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相信“两地一区”建设定能为世界菱镁产业发展树立“鞍山标杆”,为我国资源城市转型提供“海城方案”。

而在鞍山腾鳌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哲眼中,海城的实践正是鞍山菱镁产业转型的缩影。他介绍,海城将通过与东北大学等20余家高校深化合作,推动海城菱镁综合中试基地建设,破解技术难题;围绕“做优镁耐火、做大镁建材、做精镁化工、探索镁合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海城正稳步实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事实上,鞍山菱镁产业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辽宁省锚定“打造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战略目标,坚定不移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行业专项整治,大幅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精深加工能力,初步实现了从粗放开采向集约高效、从传统生产向绿色智能、从原料供应向全产业链运营的重大转变。作为辽宁乃至全国菱镁资源的主产地和重要承载区,鞍山市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布局创新链,形成了原料生产与深加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完成了从资源驱动到技术驱动的发展模式重塑。

为期三天的大会虽已拉开帷幕,但鞍山菱镁产业的转型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篇。站在新起点,鞍山正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不断书写新篇章。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布局高端赛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朝着“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菱镁产业集聚地”目标稳步前行。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产业交流的平台,更是鞍山菱镁产业转型决心的宣告:“世界镁都”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