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台安县新开河镇杜大村的160亩茭白种植田,翠绿的茭白叶随风摇曳,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着采摘、分拣,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作为该村2025年新引进的水生作物,茭白首年种植便喜获丰收,不仅为村民带来增收希望,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曾经,杜大村长期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为主,利润相对较低,且村里老人居多,不愿冒险尝试新品种。杜大村党支部书记张全始终心系村民致富,在得知浙江商人推广高利润作物茭白后,果断决定带头发展——先利用村集体160亩土地给大家打个样,从此张全开启茭白种植之路:从浙江引进种苗,考虑到茭白种植流程讲究精细,他特意邀请浙江专业种植团队驻点教学,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破解了“技术难”的关键问题。
杜大村的土壤和气温条件十分契合茭白的生长,今年5月,村民们完成水田播种;8月下旬,第一批茭白成熟,采收期将持续至9月末。因茭白并非成片成熟,每天都需村民田间巡视,发现成熟植株便及时人工采摘,再按全国各地市场对成熟度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拣,之后装袋、送入冷库冷藏。种植过程中,采用人工除草、无人机施肥的模式,既保障作物品质,又提升管理效率。
产业发展,村民是最大受益者。茭白种植全程纯人工参与,为村民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不限年龄,村民可利用闲暇时间务工,每小时收入10多元。5月起,种植田常驻工人达100多人,涵盖种植、田间管理及采收后的清洗、分拣、打包等环节,村民实现“自己种、自己采、家门口就业”。据测算,茭白相比于种植水稻,按今年7元/公斤的市场价,每亩可增收7000元。今年,杜大村茭白每亩产量可达1500至2000公斤,且未来产量将逐年递增。
首年丰收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也坚定了杜大村发展茭白产业的信心。张全表示:“除了自然条件优势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上了村里现有的资产——冷库,采摘后就地保鲜能降低成本,可以更好地吸引客户选择我们。未来,待种植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将在全村推广,带动全村经济。”目前,杜大村的茭白主要销往南方地区,借助冷库保障新鲜度,深受当地市场青睐。
从传统种植到特色产业突破,杜大村借茭白产业闯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路子。首季丰收的喜悦,不仅让村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更让大家看到了特色农业的潜力。如今,田间翠绿的茭白田,成了杜大村最亮眼的“致富景”;冷库中码放整齐的茭白袋,成了村集体发展的“定心丸”。接下来,杜大村将趁热打铁,盘活闲置土地、精进种植技术,让茭白这一“水生宝贝”持续释放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