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个馆,读懂一座城:曲靖在文博会上演绎珠江源头诗意栖居 | 掌上曲靖

9月17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于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璀璨启幕。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曲靖馆的核心地带,曲靖市以沉浸式展台,将“珠江源头·旅居曲靖”的诗画意境与旅居梦想,凝练为可观可感的立体画卷,向世界发出盛情邀约。

曲靖馆以“一山十二脉,两江百流千湖,全域有旅居”为灵魂主线,巧妙汲取省级旅居示范村马龙土瓜冲的“蝶变”实践蓝本,以及在建的旅居3.0示范标杆——沾益威格李家村,将乌蒙山脉的雄浑气魄与珠江源头的灵动水文,转化为可步入、可感知的空间诗篇,整个展陈精心营造四大旅居核心价值:生态康养价值、文化体验价值、乡村振兴价值和产业融合价值。

“走进一个馆,读懂一座城”,曲靖展馆通过精心设计的六大互动驻足点位,全方位展现曲靖作为珠江源头城市的独特魅力。

多维展陈:立体呈现城市文化脉络

曲靖展区以“文化赋能——让曲靖更有‘烟火气’”为核心主题,巧妙运用灯箱、图片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曲靖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业态。展台设计紧紧围绕省委书记王宁在曲靖市调研提出的工作要求,持续擦亮曲靖“五张靓丽名片”,突出展示“珠江源头·旅居曲靖”的城市形象。

展区入口处,“遇见曲靖”宣传电子大屏循环播放城市宣传短视频,配合确比迎宾舞表演,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珠江源头实景模拟区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实景还原相结合,生动呈现珠江源头山林葱郁、泉水潺潺的秀美生态,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老城新貌:微更新带来大变化

老城的烟火已经成为曲靖人的生活底色。清晨的老街,豆浆油条的香气与书店的墨香交织;午后的茶馆,老人们在爨体书法的匾额下对弈品茗;夜晚的糖行街,霓虹闪烁中传来年轻人的欢声笑语。这种日夜不息的生活气息,正是曲靖老城独特的魅力所在。

曲靖老城实景模拟文创产品集市展区,通过深度挖掘曲靖老城元素进行布展,集中展示和销售系列文创产品。这一展区重点呈现了曲靖老街老旧片区更新改造成果,展现了政府优化功能布局、改造公共设施,撬动居民和社会跟进投资,盘活闲置低效资产的创新实践。

数据显示,曲靖通过微改造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新场景,提高了城市品质,促进了居民增收。在这一展区,观众可以互动体验沾益非遗米糕制作,欣赏精美铜艺和陶瓷制品,亲身感受曲靖老城的“烟火气”。

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当代焕新

非遗,是智慧的结晶,是岁月的沉淀。曲靖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还有诸多的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构建起完整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创新表达焕发新的生机。

曲靖展区邀请了27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参展,涵盖非遗传承、特色美食、工艺美术、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会泽斑铜工艺制品厂展出《九圜宝鼎》《慈悲八方瓶》等获奖作品,展现“金属锻造艺术+文化IP”的传承创新成果,彰显“铜商文化”的当代价值。

潦浒陶瓷企业突出“陶瓷艺术+生活美学”,展示曲靖瓷器和土陶的创作实力与文化消费品牌建设成效。宣威火腿企业推出“宣威味道”系列方便菜肴,展现“火腿文化+预制菜产业”融合模式,体现了传统美食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的新路径。

“麒麟仙子”绿豆冰糕作为曲靖城市文化IP的创新载体,以“非遗技艺+地域文化+生态价值”为核心模式,将曲靖的山水风光、历史文脉与“避暑胜地”的定位深度融合,成为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潜力的特色伴手礼。值得一提的是,沾益非遗米糕作为曲靖传统美食的代表,以其“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和软糯香甜的独特口感,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更获得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在今年举办的滇菜品牌推介活动中,领导亲自体验米糕制作工艺,称赞其是“舌尖上的非遗”,鼓励要进一步做好传统美食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旅居创新:乡村振兴的曲靖实践

“珠江源头·旅居曲靖”让空心村变活力村。当夏日清风吹过土瓜冲的绣球花海,曾经闲置的老屋如今成为艺术家的工作室,农民的粮仓变身网红咖啡馆,村头的打谷场成了露天电影院。这种焕然一新的变化,正是曲靖旅居产业带来的生动实践。

展区内,马龙土瓜冲和沾益威格李家村等旅居示范标杆样板项目通过网红打卡墙实地模拟呈现,传递出曲靖乡村宜居宜游的旅居理念。“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我在这里等你”等宣传语,生动体现了曲靖旅居产业的发展思路。

曲靖市创新探索旅居3.0模式,强调主客共享、深度融入、多元融合的乡村生活体验。沾益威格李家村旅居3.0文旅融合示范标杆项目,通过“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游客”五维共生运营体系,深度挖掘贡米文化、花灯非遗等乡土文化内涵,在全国范围内打造首个“贡米文化”沉浸式体验村。该项目创新采用“全村皆体验”模式,将整个村庄打造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可以参与贡米种植、收割、加工全过程,体验花灯戏表演、学习非遗技艺,真正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在马龙土瓜村,古老的岩彩艺术与现代旅居理念交相辉映,矿物颜料作画,充满着神奇的魔力,吸引众多消费者“跃跃欲试”。曲靖师范学院艺术团队在这里设计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将原始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空间。诗人、画家络绎不绝,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马龙土瓜冲村通过发展旅居产业,2024年户均增收2.4万元,农村人口可支配性收入从18417元增加至23217元。旅居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直接就业70余人,通过发展农业及相关产业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

产业成效: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9月13日至14日,会泽村跑活动成功举办,两千余名跑步爱好者穿梭在古铜都的青山绿水间,体验运动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这场体育盛宴不仅展示了曲靖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曲靖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曲靖市文化产业呈现出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发展格局。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59家。

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符合曲靖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纳规文化企业进行奖励扶持。通过构建“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曲靖市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项目为支撑,用龙头企业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2025年1月至7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058.7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国内游客出游花费435.39亿元,同比增长9.23%。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曲靖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

创新模式:旅居产业的曲靖样板

曲靖市在乡村旅居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创新编制了包含气候舒适度、环境宜居度等5个维度、13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旅居发展潜力评价标准体系,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乡村旅居资源普查,筛选出331个乡村旅居潜力村,建立了乡村旅居资源库。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曲靖市乡村旅居总体策划方案》,为全市乡村旅居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市文旅局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5年,全市在建旅居项目55个,其中27个村(社)正在推进旅居民宿改造提升,28个村(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业态打造。已运营的旅居项目成效显著,沾益区大坡乡威格村委会李家村33套旅居小院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出“贡米文化研学”“花灯戏体验”“田园农耕”等特色业态,全部实现出租,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杨外营村也于8月投入运营。


展望未来:文化产业赋能城市发展

通过文博会这个国际化平台,曲靖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形象。展区不仅展示了曲靖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特色,更展现了曲靖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曲靖市将继续深化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一中心一样板两区”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持续擦亮“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五张靓丽名片。

着力打造云南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全国知名旅居目的地、面向“两亚”文旅交流交融支撑区、世界级古生物地质生态文化体验区,全面打响“珠江源头·旅居曲靖”品牌,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通过文博会这个窗口,曲靖让更多人“走进一个馆,读懂一座城”,深入了解这座珠江源头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曲靖展区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交流窗口、一个合作桥梁,为推动曲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曲靖融媒记者 邱艳霞 王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