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无人机空运南果梨!千山区探索“空陆衔接”新模式 | 鞍山新闻网

 

 

12日,在千山区大屯镇东房身村的青草沟有机南果梨基地,随着嗡鸣声响起,一架满载南果梨的无人机从山顶的梨园凌空飞起,按照设定的航线平稳飞回,仅用两分钟就将150斤南果梨送达山下的运输点。到达运输点后,立即装车,由无人配送快递车进行陆运。“空陆衔接”的新模式,实现了南果梨从采摘到配送的无缝链接,是千山区对农业产业新方向的一次探索。

作为南果梨的主产区,大屯镇位于千山余脉南部,果园多分布于山坡。每逢丰收季节,种植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用独轮车将南果梨运送下山,下山后再用农用三轮车送到运输点。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耗时长,还会造成南果梨的磕碰,影响果的品质和收益。

为破解这一难题,千山区与辽宁千韵产投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合作,在大屯镇东房身村的青草沟有机南果梨基地试行无人机运送南果梨。这种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运输模式让种植户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基地负责人高胜阳说:“无人机全天全负荷运转的话,成本比人工要省。运输时效是人工的六倍,人工运输的时候必须配两个运输的,300箱的梨,两人需要运一整天,现在无人机两个半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在果品损耗方面要比人工减少很多。

空中运输的南果梨落地后,恒温、防震的无人配送车早已准备就绪。为保证果品质量,车内温度可保持在15℃-20℃,单次可装载10-15箱南果梨,通过自动驾驶系统沿预设路线行驶,到达发货点后由快递人员对接发给消费者。这种“空陆衔接”的新模式,可使得刚从树上摘下的南果梨在12小时之内到达省内消费者的手中。

为助力千山区农事产业提效增收,千韵产投积极发挥国企职能,在前期筹备中联合村委会走访农户,统计南果梨种植面积、预估产量、采摘周期,运输成本等,并经过全国市场调研来验证无人机运输的可行性。鞍山千韵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延博说:“目前无人机运输已经在南方有成功的案例,此次试行活动也是想将先进的运输经验引入到我们当地,切实解决人工运力强度大、运输成本逐年增加的问题,能带动我们当地农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也是对我们区农产品一个新模式的探索。”

此次“空陆衔接”新模式的试行是政企协同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千山区还将逐步扩大无人机运送覆盖范围,使更多种植户参与其中,让这种新模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