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正式公布,海城市凭借在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多方面的卓越成效,获评“2024 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海城过去一年县域经济发展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励海城持续奋进、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强大动力。
2024年,海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6.6亿元,同比增长5.2%,旅游综合收入达120.1亿元。海城市已连续3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行列,为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海城力量”。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海城构建起“4+4+3+N”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同步发力。作为全国重要的菱镁产业基地,海城率先推进轻烧反射窑产能置换,两批24个项目总投资23.5亿元,累计淘汰落后窑炉431座、产能412.2万吨。同时,积极推动总投资52亿元的后英集团高性能镁基合金等多个菱镁转型升级项目,助力菱镁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借助粗钢指标优势,带动紫竹集团等企业满负荷生产,全年产值达110.3亿元,同比增长11.2%;西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国际物流园开通4条国际干线,2024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80亿元,西柳服装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并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海城致力于打破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人才政策不断优化,近两年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146名,并提供最高7万元的购房补贴;深入推进土地改革,完成4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积3.2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799万元,优先保障昊明禽业肉鸡屠宰等农业产业项目用地;创新推出低利率金融产品,如农户创业贷款、现代设施农业贷款,实际利率仅 1.6%,2024年累计发放贷款3.51亿元,居全省县(市、区)之首。此外,海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2.18亿元改造供热管网,实施雨水管道、排水防涝等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0余个,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新增垃圾收集设施178个,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海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教育方面,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409万元,推进海州九年一贯制学校等35个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2.65亿元;医疗领域,建成两家“中医传承工作室”,推进“数智医疗”平台建设,6所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实现远程诊疗,32个村卫生室可即时上传心电信息,382个公立村卫生室覆盖全市;文化层面,积极推动牛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王石九龙湖景区申报AAA 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第七届梨花节、文旅惠民直播展销会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海城市将持续优化“4+4+3+N”产业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更多“海城经验、海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