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岫岩石庙子镇石庙子村村民朱丹家的葫芦种植基地,成片翠绿的葫芦藤蔓铺展如毯,数公斤重的大葫芦铺满藤蔓,一排排加工成型的葫芦条挂满枝架。
这里的葫芦并非以传统农产品的形式进行销售,而是通过“采摘即加工”的模式,经精细挑选、专业加工和自然晾晒后,成为畅销周边市场的葫芦风干条。种植户在田间空地搭建简易加工区,实现“采摘即加工”,既省去长途运输成本,又通过即时处理最大限度保留葫芦新鲜度。制成的风干条质地柔韧、口感清脆,凭借原生态品质成为农产品中的“香饽饽”,在市场持续走俏,订单不断。
“套种的葫芦加工成葫芦条,每亩葫芦条产量在4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30元1公斤来算,这块今年产量在2000斤左右,实现3万元收入,葫芦完成后还能进行一茬大白菜种植,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朱丹说。
从田间藤蔓到致富“金疙瘩”,石庙子村的葫芦串联起育苗、种植、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葫芦+蔬菜”的复合种植模式既保障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又通过加工实现农事产业效益增收,这种“一地双收”的种植模式,扩宽了乡村振兴农事产业发展,为农民致富打开新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农户扩大葫芦种植规模,引进更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升葫芦条的品质和产量,带领村民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石庙子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杜红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