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农田焕新迎丰收!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 | 鞍山新闻网


白露时节,岫岩石灰窑镇千亩农田泛着油绿,花生、大豆及新品玉米一望无际,作物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但去年景象却截然不同:受天气、气候、降水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地不少地块严重减产,更有甚者颗粒无收……

白露时节,岫岩石灰窑镇千亩农田泛着油绿,花生、大豆及新品玉米一望无际,作物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这一转变,标志着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岫岩农业农村部门的科学引导下,产业结构调整正为农户们铺就一条丰收之路。

因地制宜、因利势导地调整农事产业结构,科学引导广大农户以市场需求和种植实际条件去发展农业生产,是拓宽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办法。此前多年,石灰窑镇农户普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种植结构相对单一,种植的大田作物就占全镇耕地的80%,土地效益偏低。为破解传统种植瓶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石灰窑镇积极响应国家“稳粮增豆”号召,大胆引导广大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规模化种植大豆、花生。

石灰窑镇龙宝峪村种植大户刘兴武对此深有感触:“去年我家种的玉米,很多地块都颗粒无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今年在政府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种了16亩地的大豆,目前看长势喜人,而且市场价格稳定,我特别期盼今年能迎来一个丰收年。”

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石灰窑镇邀请农业专家前来,在田间地头给土地“把脉”,察看土壤、分析市场、动员农户,向农户讲解本地的土壤气候可尝试种植抗旱涝能力更强的油料作物,最终敲定“稳大豆、扩花生”的调整思路。“大豆是高蛋白经济作物,市场需求稳定,与花生搭配种植既能优化土壤肥力,又能形成‘油料+粮食’的双收益模式。”石灰窑镇副镇长于广惠介绍。

同时,为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工作人员积极向农户介绍最新的惠民政策和补贴措施,结合不同地块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提供技术指导,还协调农资企业保障优质种子、化肥供应,打出“政策+技术+服务”组合拳。农户房立强开心地说:“现在种大豆有政策补贴,每亩400元左右,收入比以前高。”

今年,在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石灰窑镇规模化种植大豆3638.88亩、花生1373.32亩,花生种植规模同比增加100%。对于此次产业结构调整,于广惠表示:“今年尝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看是非常成功的。未来,我镇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农业结构调整既是适应市场的主动转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种植结构优化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能让农户在产业升级中收获更多红利。”

金秋的石灰窑镇,豆苗与花生的枝丫在风中挥舞着希望,这场从田埂发起的结构调整,正使这片老耕地焕发新生机。相信在不久后的秋收作业中,饱满的豆荚、沉实的花生,将化作农户们手机上实实在在的增收数字,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