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融绘新景 天池别院激活老城治理新动能 | 掌上曲靖

青砖古韵藏故事,老街烟火暖人心。在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天池社区糖行街中段,一座前身为清代砖木结构老宅的天池别院,在经过改造后于2025年1月开启试运营,成为曲靖市首个“文旅新空间”示范项目。这座集茶咖、娱乐、文化于一体的院落,以“商业+公益+文化”的创新模式,为老街治理注入全新活力,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精彩对话在此热烈展开。


2023年,来自杭州的汤凌在曲靖旅行时,西门老街深深吸引了他。糖行街的青石板、砖木老宅,唤起了他对儿时杭州老街的温暖记忆。此时,这条承载着曲靖数百年记忆的老街,正面临着建筑老化、业态单一、院落破败以及年轻居民外迁等诸多困境。

天池别院投资人 汤凌:有人说,这里该拆了重建。可我觉得拆了,就什么都没了。我要试试“微更新”,让老房子“活”过来,而不是消失。改造中就保留了砖木结构,加固了老墙,又加了茶座、文化墙,每一块老木头,都是从废墟里捡回来的“宝贝”。

如今,走进天池别院,竹林掩映中的中式茶座古朴雅致,展示老街历史的文化长廊韵味悠长,用回收老木料制作的装饰艺术品则匠心独具,它们都在静静地诉说着老街“新事”。

天池别院投资人 汤凌:曲靖老街文化与杭州相似,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我想让这些老建筑“活”起来,吸引年轻人和游客前来。

  

改造后的天池别院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区参与、居民受益”的共治模式。项目占地约2亩,建筑面积800㎡,其中30%的公共区域免费向居民开放,成为了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别院与麒麟区文旅局联合打造“文旅新空间”,设立了文史图书馆,定期举办全民阅读、文化沙龙、非遗传承等活动。项目在招聘时优先录用周边居民,还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了茶艺师、咖啡师、店长等技能课程。目前,已有15名原社区居民在此实现“家门口就业。

天池别院店长 肖小惠:过去我在厂里工作,现在我在老街天池别院工作,收入挺理想的。其实来老街求职的人很多,我们也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方向。

  

与此同时,天池别院还引入了茶咖、轻食、文创产品等新兴业态,与周边传统商铺形成了互补。楼上茶香袅袅,楼下邻居售卖着手工刺绣和特色小吃,置身期间的游客既能体验现代生活的便捷,又能感受传统市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老街既有“老味道”,又充满“新活力”。

现在的天池别院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展示曲靖老街文化的窗口。别院内设有“老街记忆馆”,通过老照片、老物件、互动装置等,生动呈现了糖行街的历史变迁。游客扫码即可聆听“这条街上的百年老店”音频导览,还能参与“寻找老街记忆”打卡活动。此外,天池别院还定期举办“非遗进老街”活动,邀请曲靖面塑、斑铜制作、彝族刺绣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今年春节,“老街新春集市”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而成为曲靖热门的文旅打卡点。

自2025年1月试运营以来,天池别院吸引了8家文创店铺入驻,节假日日均游客量超过2000人次,带动周边商铺营业额增长40%,昔日的老街重新成为了居民生活和游客游览的热门之地。

目前,西门街片区已完成37个院落和290户群众房屋改造,并通过举办文旅活动日均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年均带动消费突破3000万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带动了9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昔日的老街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民生为本,走出了一条特色更新之路,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麒麟区寥廓街道天池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晏腾龙:天池别院的成功,证明老城更新并非简单的物理改造,而是要通过文化认同凝聚人心、以产业联动促进共生,为曲靖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曲靖融媒记者:张亚玲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