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良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党建引领、五育融合、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点突破,奏响了教育强县建设的激昂乐章。
党建引领筑根基:把稳教育发展“定盘星”
陆良县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教育事业全过程,创新构建“三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工作机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化身“编外校长”常态化下沉学校,“挂联到校、服务到校”的经验被市政府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为教育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近3年,全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3.99亿元,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208个,滨江小学、卓尔小学等一批现代化学校相继建成。撤并整合“小、散、弱”校点43个,恢复陆良一中初中部办学,推动蓉峰中学与县职校深度融合,全面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工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全县教体系统“党建+教学改革”“党建+师德师风”等行动落地生根,21所学校获评省级“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党建示范校。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民办学校联合党支部实现全域覆盖,筑牢教育事业发展“红色堡垒”。思政教育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四通行动”打造立德树人“金课”,1名教师的思政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并收录于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1名教师的思政课教学成果入围2023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1名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入选云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为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陆良样本”。
五育融合润桃李:绘就全面发展“成长图谱”
“让每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陆良教育的不懈追求。围绕“五育并举”目标,陆良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中枢街道文化小学STEAM校本课程实践经验入围2024年云南省“家校社协同、留守儿童关爱、‘双减’典型案例”。全县中小学“课间15分钟阳光课间”让校园焕发勃勃生机,相关经验先后登上报刊媒体,成为中小学“壮苗行动”的生动注脚。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全县建成2个县级、8个镇级、82个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中体验劳动价值,劳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彰显。体育教育特色鲜明,构建“3大球、2小球、1田径”特色项目体系,让学生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美育浸润计划深入实施,“以美温心、以劳怡心”的育人理念落地开花,形成“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育人新格局。
改革创新激活力:破解教育发展“关键密码”
“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改革是关键一招。”陆良县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世界500强企业海亮教育集团合作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引入曲靖一中托管北辰高级中学,让优质资源“走进来”“沉下去”。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7个教育集团、10个教育学区、1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新建校、薄弱校、乡村校共享优质资源,教育红利普惠城乡。
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发力,建立“一评三考”评价制度,激活教师发展内生动力。两轮“县管校聘”改革打破教师流动壁垒,职称“腾岗”评聘让1585名教师突破晋升“天花板”“高职低聘”133人打破“只上不下”困局,“年度聘任、全员竞聘”的机制让“有为者有位”成为共识,教师队伍活力全面迸发。
优质均衡惠民生:交出人民满意“教育答卷”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陆良教育用实绩回应群众期盼。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成效显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3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突破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达97.87%,1所一级一等、4所一级三等幼儿园让“幼有所育”更有质量。全县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龙海、活水3所山区初中全部集中到城区办学,马街二中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相关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刊发报道,并在全市推广交流。高中教育“破茧成蝶”,2025年全县高考特控率达25.31%、本科率达60.35%,较2022年分别提高9.7和6.1个百分点,“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的目标照进现实。
教育保障坚实有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18个市级示范食堂守护“舌尖安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取缔无证培训机构111所,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深入开展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科学分流3800名学生,有效破解“长幼不随学”接送困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立“陆良县卓尔教育发展基金会”,凝聚社会力量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队伍建设强根基:锻造育人兴教“硬核力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陆良县构建“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机制,2022年以来多渠道补充教师315名,聚才“磁场效应”不断释放。依托25个“三名工作室”、26个学科教研基地,培养省级名师1名、市级领军人才7名、县级名师23名。深入实施“三名工程”“青蓝结对工程”,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入选中国教育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19个区域实践案例库。
同时,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育管用链条,“三个一批”校长选育模式让管理队伍“强”起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引擎”。
如今,陆良教育工作者正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在教育强县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从党建红到教育蓝,从课堂内到校园外,陆良教育用实干书写答卷,用创新点亮未来,正奏响一曲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奋进之歌。
谢存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