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鞍山紫竹轻型特钢有限公司新投产的一期生产车间,5G控制的定尺带锯精准完成切割作业,自动码垛机器人高效转运物料,车间内不见传统钢厂的嘈杂景象,智能化生产场景扑面而来。
据了解,该公司今年4月投产的“550连轧生产线”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智造”——其核心控制系统引自德国西门子,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控制。这条年产能力达28万吨的生产线,仅需8名技术工人负责操作与监控,投产短短四个月,已实现产值4.54亿元,产品成功供应国家电网等重点项目。
紫竹的“智造”实践,正是我市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案例。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全市工业指标持续攀升: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2024年同比增长4.6%,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8%,创下近年来同期最高增速。
产业结构优化成效同步显现。数据显示,钢铁及深加工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22年的30.3%降至目前的20.6%;铁矿行业增加值占比从2022年的37.1%降至32.6%;而菱镁行业增加值占比则从2022年的12.2%提升至18.5%,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围绕重点领域谋篇布局,勾勒出清晰的“新蓝图”:钢铁产业聚焦“提质增效”,筑牢世界级产业根基;菱镁产业推进“整合优化”,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循环产业发力“变废为宝”,打造区域产业集群高地;特色产业坚持“强基健体”,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我市积极推动钢铁产业链协同优化,着力提升产业韧性与价值。一方面支持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已建成具有完整产业链、技术工艺领先的世界级铁矿综合基地,铁矿加工能力位居国内首位、世界前列。从炼铁、炼钢、轧钢到钢材深加工,我市拥有最为完整的钢铁产业链,形成板材深加工、线材深加工、管材深加工、钢结构4大板块,可生产22大类、700多个钢类、3000多个钢牌号、60000多个规格的钢材产品,覆盖钢铁企业90%以上产品品类,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市加速菱镁矿产资源集约化布局,推动企业以新型窑炉替代传统设备,全力打造菱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巩固镁耐火产业高端化发展优势的同时,我市以多元产业协同为方向,大力拓展镁化工、镁建材、镁合金等领域。如今,已形成从菱镁矿山开发到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在菱镁矿山资源开发、轻烧镁粉生产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体系门类齐全,远销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丰富的固废资源,我市创新构建尾矿、冶炼废渣与建材、钢铁、化工等多行业协同耦合的循环经济模式,重点打造区域废钢加工产业集群,让固废资源实现“变废为宝”。作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我市循环产业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其中,废钢产业连续两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废钢加工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在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精细化工三大特色领域持续发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已是国内先进的冶金和矿山设备生产基地,大容量高端电力装备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特色消费品领域,成为全球唯一的南果梨种植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白羽肉鸡生产基地,还拥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百亿级专业市场集群,可生产棉服、西裤、工装等2万余种产品,年货物吞吐量达150万吨;在精细化工领域,我市在煤焦油深加工、碳材料及制品、化学助剂、化工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形成优势,正加速打造全国重要的多环芳烃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光电化学品和特定有机化学品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