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泽县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始终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行集中办学、公平办学、创新办学、集团办学,统筹推进县域各类型、各学段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县中振兴”的会泽模式。
提起会泽教育,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会泽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小县城,近年来,有21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26名学生被军校录取,1189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录取,2.9万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7.8万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创成3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输送体育世界冠军4人、全国冠军39人。
会泽教育为什么这么“牛”?这都得益于会泽县把“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举措。对此,在会泽一中工作了34年的张志敏深有感触地说:“20年前,会泽县城只有一所高中,那时候教育质量不高,每年能够上取分线的学生人数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学生都到曲靖以及会泽县以外教育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像我们这所学校,可以容纳很多学生,但是生源质量很低,数量也不足。”
为了破解城乡校点散、规模小、管理难、教学质量提升难等发展问题,会泽县积极探索实施集中办学模式,高中集中到县城、初中集中到较大乡镇、小学就近就便入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促进校际、城乡、学段整体推进、一体化发展。投入资金55亿元,划拨教育用地1000余亩,新建校舍170万平方米,做到“山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城区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一次性投入11.92亿元,在县城新建3所高中学校,学位从1.6万增加至3.4万,实现7所高中均在县城集中办学。
会泽县茚旺高中校长王发聪表示,作为会泽高中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不提倡一家独大,而是希望全县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方面实现共享。比如东陆高中2017年建校的时候,就从茚旺高中调配了3名管理人员,7名骨干教师到东陆高中进行支持,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老学校带动新学校,老教师带动新教师的良好局面。目前,会泽七所高中学校实现了并驾齐驱,抱团取暖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会泽教育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教育效果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会泽县紧盯书记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通过跟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每年集中培训管理干部500余人;采取训前初研、集中共研、返岗实践“三段式”培训模式,每年培训教师1.8万余人次;优化县管校聘、高职低聘、一评三考、师生同测等机制,推动教师爱岗敬业、钻研教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坚持城区调动逢进必考原则,600余名乡村教师进入城区学校,培养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1215人、骨干教师3000余人。
与此同时,会泽县还将教育事权、人权、财权等赋予主管部门,做到权责统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按照总量平衡、就近方便的原则,通过跨乡(镇)调剂方式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为教师全身心教书育人解除后顾之忧。2025年高考,全县9048名考生全部上线,全省前50名9人,600分以上549人,特控上线3760人,本科上线7045人,22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县中”第一。
会泽融媒特约记者 代玉春 秦本林 晏水清 通讯员 王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