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 | 改革破冰!立山经开区引领“立山速度” 激活产业新动能 | 鞍山新闻网


在鞍山市东北部,一片23.79平方公里的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动——立山经济开发区,作为鞍山城区的“北大门”,东接高新区、西联经开区、南望主城、北枕辽阳界,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正在成为鞍山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0日,记者从立山经济开发区获悉,今年以来,立山经济开发区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以服务赋能,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1—7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实际到位内资更是实现110.2%的爆发式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高居全市榜首、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这一组组扎实的数据,是立山开发区勇于自我革新、全力服务企业、精准招商引资的最佳注脚。

改革破冰,激活“一池春水”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立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改革工作专班,将开发区改革作为全区“一盘棋”统筹推进。一套改革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正式出台,七项子方案打磨成型,二十一项重点任务全部压实。

开发区敢于突破:在去年年底开展全员竞聘,干部队伍焕发新颜。40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近70%,本科以上学历达93%;率先承接区、市两级审批权限,推动“园区事园区办”从理念走向现实;率先建立财税分成机制,明确收入分配与税收返还,极大激发了开发区内生动力。

服务升温,打造“立山速度”

“审批等企业”,不是口号,是行动。立山开发区创新推出“立马办”一体化平台和“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通过模拟审批、靠前服务,切实破解项目审批堵点。乾承科技智能化精密铸造项目正是受益者,在多方支持下,正朝着“当年征地、当年摘地、当年达产”的“立山速度”全力迈进。

服务企业,关键是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开发区精准打造环保、绿电、燃气、物流和知识产权保护“五大新优势”,推进污水处理、源网荷储、燃气管网等基建项目,推动要素成本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企业与园区的“双向赋能、双向共赢”。

招商精准,构筑“产业生态”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立山开发区实施“三集聚”与“全链条统筹”模式,围绕“3+1”主导产业体系,今年已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80余次,洽谈项目83个,签约33个,落地14个,转化率超40%。

招商方向清晰聚焦:向上延链,瞄准高端钢丝、特种金属制品,打造东北金属丝绳基地;横向强链,依托钢材优势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循环,发展固废高值化利用,构建“废料—原料—产品”闭环;降本增效,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区域成本优势。此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土地、拓展商协会“圈层”资源,立山开发区真正实现了从“招商”到“招伙伴”的转变。

聚焦集中处理、优化收运效率、整合资源配置三大关键,建筑垃圾等固体废料资源化利用项目可盘活资源、缓解资源压力,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收益、带动产业经济,兼具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为全市固废处理、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