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扎根行业育人才 科技创新强支撑 | 鞍山新闻网

37880b7aadaf791f1ae13f9dc9c9853.png

10日,在教师节当天,辽宁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军接受鞍山全媒记者专访。面对“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应答教育强国使命”“怎样破解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实难题”等提问,胡军校长指出:“必须把服务强国建设、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冶金工业学校,辽宁科技大学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面对当前人才结构性矛盾,辽宁科技大学紧扣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增强校企协同育人实效。学校正大力推进“1+3+2”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夯实专业知识、拓展跨界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

学校与鞍钢集团共建现代冶金产业学院,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双元育人”和“2+1+1”工程教育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0%,已有131人通过订单培养签约鞍钢。同时,学校持续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培育“低碳+”“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辽宁科技大学聚焦国家战略与学术前沿,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搭建政企协同创新平台。学校牵头成立辽宁省冶金产业校企联盟和冶金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鞍钢、宝武、本钢等企业共建中试平台和创新联盟,积极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学校与鞍山市政府、北京科技大学及多家矿业企业联合建设千山湾矿业实验室,推行“企业出题、学校答题”科研攻关模式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项目机制,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验室已获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2项成果正与企业对接,开发的露天矿智能开采平台助力鞍钢建成亚洲最大智能铁矿示范基地。

针对行业高校普遍面临的人才困境,辽宁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和“特设岗位”,实施“一人一策”引才方案,构建国家级人才建设“先行区”。学校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鼓励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明确将行业背景与前沿融入教学,强化岗位任务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考核。

学校在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等环节,将科技成果转化权重提升至10%-30%,有效激发教师成果转化动力。目前,冶金工程专业已有50余名教师赴企业挂职,未来五年具企业工作背景的工科教师比例将达到100%。学校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辽宁科技大学以“人工智能+”和“冶金+”双轮驱动,推进本科专业智能化复合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整合产教资源。全部在线课程增设知识图谱和AI助教模块,实现全流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优化。

学校跨境电商综试区产业学院作为东北地区首个以综试区为载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已加入大湾区产教联盟,形成语言、商务、技术多维度培养范式,并通过人工智能构建“跨境人才孵化器”。学校还依托与鞍钢等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教师“数智赋能教学创新”培训,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师队伍建设。

胡军表示,面向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辽宁科技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行业高校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