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她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幼师;如今,她已成为睿星幼儿园旗舰园优秀的园长。孙乐颜用独特的"影子法"读懂童心,以不懈的坚持实现了从普通教师到管理者的完美蜕变。
每天清晨,当时针指向七点,孙乐颜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幼儿园。她不再是那个手忙脚乱应对孩子哭闹的新手教师,而是从容自信、深受爱戴的园长。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十五年前的习惯——做孩子们的"影子",静静地观察、倾听、记录。
从青涩幼师到成熟园长的蜕变之路,孙乐颜走了十五年。这条路没有捷径,有的只是对幼教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儿童世界的深入理解。
2010年,孙乐颜怀揣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走进了幼儿园。现实却给了这个年轻人当头一棒。"学校里学的理论很美好,但实际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她记得第一次独立带班时的窘迫:孩子们哭成一片,她抱着这个,哄着那个,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但孙乐颜没有退缩,她开始尝试一种特殊的方法——成为孩子的"影子"。
课余时间,她静静地坐在教室角落,观察孩子们的自然状态;活动中,她记录每个孩子的反应和互动方式;放学后,她复盘分析,思考更好的应对策略。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让她逐渐读懂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随着经验的积累,孙乐颜不再满足于简单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她开始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和发展规律,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她发现,成人认为"毫无意义"的游戏,对儿童发展却有重要价值;教师认为"高效"的教学方式,却可能束缚孩子的创造力。基于这些发现,她开始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为什么不能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孙乐颜带领同事们设计了一系列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方案,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成长。
这些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孩子们更加开朗自信,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孙乐颜也因此从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教研组长、业务园长。
2020年,孙乐颜被正式任命为园长。职位变了,但她"从儿童视角出发"的理念始终未变。
上任初期,她没有急于推行新政策,而是用了一个月时间,像影子一样跟随教师们工作,体会他们的困惑和需求。通过这种代入式体验,她发现了管理中的问题:过多的文书工作挤占了教师研究孩子的时间;统一的教学计划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基于这些观察,孙乐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简化行政流程,赋予教师更多自主权,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她还创建了"教师成长工作坊",邀请专家指导,组织教学观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孙乐颜将用于观察孩子的"影子法"延伸到了教师管理中。她认为,只有了解教师的真实状态,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她经常默默地观摩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理解。课后,她会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分析教学中的亮点和改进空间。
这种尊重和理解,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和支持。青年教师王思琪说:"孙园长从不高高在上地指挥我们,而是和我们一起探讨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她了解我们的实际困难,总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孙乐颜的带领下,幼儿园形成了一支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多位教师在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幼儿园也成为当地的示范园所。
作为园长,孙乐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她仍然定期带班上课,保持与孩子的直接接触。"这是我能始终保持教育敏感度的秘诀,"她说,"我们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尊重。"
十五年匆匆而过,孙乐颜从青涩的幼师成长为成熟的园长,但她的初心始终未变。如今,她思考的是如何带动更多教师成长,如何让更多孩子受益。"幼儿教育是播种的工作,"孙乐颜说,"我们可能看不到种子立即开花结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灌溉,每一颗种子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