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母的教室到孙子的课堂,从黑板粉笔到智慧屏幕,改变的是校园的面貌,不变的是三代人选择同一所学校的信任与坚守。这份深深融入一个个家庭生命轨迹的“教育传家宝”,见证了铁东教育半世纪的变迁与发展。9日教师节前夕,在铁东区举行的第4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三个家庭分享了这份特殊“传家宝”背后的温暖故事。
胜利小学的学生张洛菡一家三代都是“胜利人”。学校操场边那棵大杨树,是最无声却最有力的“见证者”。它的树荫庇荫了爷爷和父亲的少年时光,如今又温柔地守护着孙女的成长。“我坐在爷爷和爸爸曾经汲取知识的教室里,不仅学会了求知,更懂得了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胜利人’。我对学校的感情不仅仅是热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恩。感恩母校守护我们三代人的梦想与未来!”张洛菡的这番话,道出了铁东教育传承的真谛——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成为了许多家庭代代相传的“精神传家宝”,深深融进了他们的血脉与生命。
二一九小学教师张小川的家族史,简直就是一部铁东教育的发展史。她的母亲是1960年学校建校时的首批学子,丈夫亲历了1988年新教学楼的落成,她的两个孩子如今则在现代化的智能教室中快乐成长。而她本人,昔日在二一九小学求学,今年已是她在这里任教的第20个年头。从学生到教师,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这片教育热土。“一脉书香,三代守望”,她的家庭与学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培育与被培育的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共同体。这份传承,已成为这个家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都说梦想是从小种下的,而钢都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钢都小学教师张梅姣和她的儿子,讲述了一个关于“播种”的故事。她的母亲是钢都小学1958级学生,她本人1996年从鞍师毕业后回到母校成为教师,儿子崇家豪则是钢都小学2008届学生。张梅姣既是母校的学生,也是母校的老师,她亲手设计了二十届“玩出名堂”游戏节,为无数孩子守护快乐的童年。而她的儿子,在学校合唱团的掌声中找到了梦想的起点,最终步入音乐殿堂,如今已站上中央歌剧院的舞台。“钢都是我梦开始的地方”,这句话正是学校作为“梦想孵化器”的生动写照——它守护、识别并点燃每一颗看似微小的种子,静待其绚烂绽放。
多年来,铁东教育这片沃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奔赴四方、茁壮成长。它尊重每一颗种子的独特脉络,悉心呵护,静待花开。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说:“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铁东教育的“传家宝”,正是这场接力中最温暖的火炬。它由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从一间教室延续到另一间教室,在一所校园中书写跨越时空的信任与深情。它无声,却有力量;它平凡,却最珍贵,而这,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