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人生 旗袍老师40载把课堂写成诗 | 鞍山新闻网

一袭旗袍,三尺讲台,万卷诗意。在钢都教育集团,年近六旬的张洁老师用40年光阴,将平凡的教室变成了诗意流淌的文学殿堂。这位被学生亲切称为“旗袍老师”的班主任,用东方女性的温婉与智慧,将语文课堂变成了诗意盎然的文学殿堂,用诗意点亮每个孩子的童年。

秋阳透过树木的枝叶,在钢都教育集团的校园里洒下斑驳光影。年近六旬的张洁老师驻足紫藤树下,仰望着陪伴她40年教学生涯的这片葱茏,目光温柔而坚定。1984年,正值芳华的张洁踏上教育“红地毯”,开启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征程。1995年,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用铿锵誓言许下一生的承诺。

在张老师眼里,“班级没有差生,他们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颜色”。学生小明(化名)没有父亲,母亲双目失明,年迈的姥姥艰难支撑家庭。了解情况后,张洁不仅承担了他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天凉时添置棉衣,活动时购买表演服,更用日复一日的关爱,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没有什么比注入情感的教育更有效。”这是张洁始终坚持的信念。即使在生病手术后,她也没有放弃班主任工作,稍作休养就又投入到毕业班教学中。

张洁常把三尺讲台比作“阵地和舞台”:“这里虽然没有闪光灯,却有无数的星星在闪烁。”随着社会的发展,张洁深知现代教育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有文化懂艺术的学者”。业余时间,她广泛涉猎党史、文学艺术、诗歌辞赋,坚持文学创作,成为省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她将这种诗意带入课堂,坚持组织学生每日诵读,有名家名作,也有自己的诗作。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了语言的美妙。在张老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走上诗歌之路,他们的作品在《花城小作家》《诗友诗刊》上发表,有的还在“白天鹅诗歌”大赛中获奖。

“请同学们有仪式感地来读这一段。”这是张洁在课堂上的口头禅。她相信,诗歌教育的关键在于营造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情境。张洁深知“言行雅正”的重要性。她特别喜欢穿旗袍,用优雅的仪表示范何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张洁说:“旗袍让我时刻保持端庄,这种外在的仪容自然会影响内在的心境。”

40年光阴流转,张洁送走了一届届学生,但校园紫藤花下的诗意从未消散。她的学生们说:“张老师让我们明白,诗歌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