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柳服装:一条裤子起步 40年织就全球网 | 鞍山新闻网

 


8月的海城,暑气未消,海城市西柳镇的服装企业已提前嗅到秋冬市场的热度。18日,宏基工业园内的古铁骑士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高速运转,纱线在流水线上跳跃闪烁,工人们手脚麻利地赶制棉衣,这些即将发往国内外的订单,正为抢占冬季市场按下“加速键”。

“外贸订单刚收尾,国内的新单就排到了下个月。”企业负责人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干劲,“往年八九月份才是忙季,今年从春节复工到现在,生产线就没歇过。不光老客户续单不断,新客户的咨询也挤爆了邮箱。”

在西柳商贸城,同样是热火朝天的景象。三层A 座女装区里,商户们踩着梯子换下夏款挂架,取而代之的是绣着盘扣、印着山水纹的秋冬新款。“今年主打‘中国风’,直播间里一上架就被抢疯了!”店主杨女士一边飞快地在订单本上记录,一边招呼着上门看货的批发商,手机里的直播提示音此起彼伏——线上线下双渠道,让她的秋装订单比去年同期涨了近三成。

海城西柳这片忙碌的土地,藏着一段40余年的产业传奇。从1978年农民丁其山缝制出第一条商品裤子起步,西柳服装市场历经三次蝶变:1982年有了专属交易区,1994年建成棚盖式市场,2009年投资12亿元的商贸城拔地而起,如今已成长为占地450万平方米的产业集群,2.62万个摊位辐射40大类2万余种商品,日均5万客流穿梭其间。

2020年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落地,更让西柳装上了“全球引擎”。如今,这里的棉服、针织衫不仅走进国内大小商超,还通过电商登上欧美、东南亚的货架。“以前是等着外商来挑货,现在我们主动去参加国际展会,‘西柳制造’的标签越来越亮。”一位从事外贸生意的商户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海外仓库存表。

近年来,西柳镇服装产业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借助电商直播这一新兴力量,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西柳数字商务产业园已吸引15家优质电商企业和50多个“网红”团队入驻。西柳镇更是汇聚了1万多名带货主播,其中粉丝超过10万人的“网红”就有2000多人。十余家直播传媒企业的日均出单量超过万件,2024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71亿元,占服装总销售额的35%,电商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还入选2024年省消费品工业特色镇拟培育名单。

四十载耕耘,这片产业沃土早已深深扎根地方经济。1万余家配套企业星罗棋布,30余万人在此实现就业——从田间地头的农民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从批发市场的商户到跨境电商的主播,不同年龄段的西柳人用双手编织着同一个梦想:让“西柳服装”的温暖,穿遍世界每个角落。

秋意渐浓时,西柳服装企业的生产线仍在轰鸣,商贸城的灯光依旧明亮。这里的故事,不仅是订单上的数字增长,更是一个乡镇从“缝缝补补”到“全球买卖”的跨越,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