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台安丰渔鱼苗:科学孵化提质增效 带动村民共富增收 | 鞍山新闻网

 


17日,台安县高力房镇平安村的丰渔鱼苗繁育有限公司内,基地负责人董伟正在实验室内忙碌着,一边紧盯显微镜观察鱼苗状态,一边在记录本上仔细标注数据。这位技术员出身的创业者,正用科学技术为鱼苗繁育注入活力,而新扩建的生产车间,更让这份“水产业”迸发出致富的新动能。

自2018年公司成立以来,董伟始终深耕鱼苗繁育技术。如今,董伟与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持续开展鱼苗品种提纯实验,通过预防阻断技术和实时监控系统,有效降低鱼苗生病率,显著提升产量。多年来,董伟坚持“不仅要卖好苗,更要卖好服务”的理念,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养殖全程技术跟踪,从水质调控到病害防治手把手指导,这让公司鱼苗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口碑,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远销辽宁周边及江苏等地。

随着订单量持续增长,原有车间产能渐显不足。为此,董伟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新车间并购置新设备,新车间于2025年4月正式竣工投产。据介绍,新车间宽18米、长50多米,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在原有46个孵化桶的基础上,新增72个,一次性可孵化5亿尾鱼苗。目前,公司今年已接到11亿尾鱼苗订单,涵盖框镜、台湾泥鳅、黄金鳅、柳根等多个品种。由于鱼苗对环境敏感,怕紫外线、忌高温,车间内还专门配备智能温控、遮光防晒系统,精细化培育体系为鱼苗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

“作为水产人,我不仅为技术自豪,更高兴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董伟的话语朴实而有力。公司的发展为平安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多个稳定就业岗位,从车间育苗到包装运输,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月收入大大增加。不仅如此,董伟还创新推出“公司+养殖户”模式,重点推广泥鳅养殖,从鱼苗供应到养殖技术指导再到成品回收,形成完整产业链,让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将小小的泥鳅做成了带动一方致富的大产业。

在董伟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桌上摆放着两本翻开的书,书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这是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技术是生产的硬后台,得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发展。”董伟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与科学研究院的合作,为市场培育更优质的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