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政企民同心筑路 为产业民生高质量发展铺“坦途” | 鞍山新闻网


“以前这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修得比城里的路都平整!”站在新修的公路旁,岫岩偏岭镇包家堡村村民关生望着来往顺畅的车辆,脸上满是笑容。这条承载着村民出行与企业发展希望的乡村公路,如今已从“破败不堪”蜕变为“高标准、高质量”的民生路、发展路,这背后是国家、地方党委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的生动实践。

包家堡村地处偏岭镇工业集中区,村内及周边聚集了多家矿产加工、建材生产企业。长期以来,频繁通行的重型货车加上道路年久失修,使得这条村路路面龟裂、坑洼遍布,严重影响村民日常出行和企业运输效率。“以前运输原材料,晴天怕颠簸损耗,雨天怕陷车误时,一年光车辆维修费用就得多花好几万元。”当地一家矿产企业负责人曾这样诉苦。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偏岭镇党委、政府将包家堡村公路修缮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实事,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推进道路升级改造。镇政府一方面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24万元,镇政府出资100万元;另一方面主动走访辖内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动员企业参与到道路建设中来。“基础设施是民生之基,也是发展之要,修路不仅能解百姓出行之难,更能为企业发展铺路,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镇党委书记李声鼎在协调会上的话,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

“道路通,百业兴。基础设施改善了,企业运输效率能提高30%以上,各企业没有理由不支持。”当地企业鞍山市都邦矿产品有限公司代表表态,主动出资35万元用于道路建设,还承担了道路修建工程。在其带动下,辖区内34家企业慷慨解囊,共筹集资金243万元。一家建材企业负责人说:“企业在地方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支持,现在为道路建设出份力,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为自身发展添动力,这种担当我们义不容辞。”

施工过程中,项目严格按照省级公路建设标准推进,从路基处理、沥青铺设到排水系统建设,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施工团队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间保通压力大等困难,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长6.98公里的道路改造工程,路面宽度拓宽至6米,配套建设了路肩、边沟和交通标识,彻底改变了道路“窄、破、堵”的旧貌。

如今的包家堡村公路,宽敞平整的沥青路面延伸至村屯深处,道路两侧绿树成行,交通标识清晰规范。村民们茶余饭后沿着公路散步,孩子们在安全区域嬉戏,过往车辆通行顺畅,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舒心路”。“现在骑车送孙子上学再也不用颠得心慌了,晚上路灯亮堂堂的,出来散步也安心。”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包家堡村公路的蜕变,是偏岭镇近年来民生工程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偏岭镇围绕“民生为本、环境为要”的发展理念,完成了11个村的道路硬化、7个村的饮水安全改造、11个村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全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从“行路难”到“路路通”,从“各自为战”到“政企同心”,包家堡村的公路变迁不仅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更织就了一幅“国家支持、政府主导、企业担当、群众受益”的和谐画卷。这条崭新的公路上,正承载着包家堡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