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千山区以奋进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社零总额同比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核心指标全线飘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振兴画卷舒展,民生福祉持续升温,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创新突破的热潮,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动能转换加速度
产业升级提质效
今年以来,千山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稳健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激增26.4%,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项目建设“主阵地”上,千山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入贯彻“四个一批”工作部署,打出“谋划-招引-建设-投产”组合拳,形成了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在谋划包装环节,千山区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精心谋划储备向上争取资金项目75个,拟申请资金16.5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为千山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弹药”。同时,千山区上半年累计开展68次招商活动。通过精准对接、优质服务,投资1亿元的瑞兴联丰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等51个项目完成签约,投资1.4亿元的金源矿建电力配套等23个项目实现落地,落地转化率达45%,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西鞍山铁矿联合采选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个投资229亿元的大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投资4.8亿元的后英大屯钢厂烧结机改造项目也顺利开工,将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提升产品质量,为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上半年,千山区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50个,新增入统项目20个,完成投资25亿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个个项目顺利达产,让千山区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投资14.8亿元的东烧400万吨带式焙烧球团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产后将年增产值数十亿元;投资2.2亿元的鞍山汤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电力基础设施,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上半年,全区共有11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全年可实现竣工项目20个,这些项目将持续释放产能,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千山区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支柱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后英钢厂生产钢材产量同比增长57.2%,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活龙矿业加强矿山管理,提高开采效率,完成铁精粉产量同比增34.2%,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乾晨废钢为区域钢铁产业循环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新增产值1.2亿元;海华科技与纳铁福的深度合作,推动新品润滑油脂开发,新增产值0.5亿元。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引擎”,千山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后英钢厂烧结机生产线等11个项目申请超长期国债2亿元,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海华科技、华盛农业、中恺电气等3家企业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生产水平,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申报鞍山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项目10个,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上半年,全区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雏鹰企业1家;25家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超2.8亿元,同比增加170%;实现技术合同1773万元,同比增长868%,创新驱动的“千山引擎”成效显著,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需潜能的加速释放,为千山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千山区全力推动“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上半年拉动汽车消费1.07亿元,同比增长5.9%。“线下提升”成效显著,上半年开展了风筝节、梨花节、采摘节等各类活动10余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成功举办禾道君子兰展销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齐聚千山区,实现交易额8000余万元,提升了区域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盘活佳宁生态园建设三江跃虎城项目,为千山区文旅产业发展嵌入重要一环,丰富了区域文旅产品供给。
“线上落地”步伐加快,汤泉一品与豪玛集团完成技术对接,借助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阿里1688项目落地运营,助力企业开拓市场。“链上增量”持续培育,中燃公司瓶装液化气整合项目完成注册,将进一步规范区域燃气市场;辽宁联通千山区分公司实现升限纳统,预计全年新增销售额5000万元,为区域服务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城乡蝶变展新颜
治理效能再提升
千山区改革攻坚持续深化,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提档升级,全区依申请“7+1”类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政企直通车”平台效能持续释放,建立426个公共管家与7086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精准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上半年,为全区117家企业发放惠企资金825.1万元,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此外,千山区出台完善《千山区人民政府“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千山区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加强政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人事流转、资金使用等领域风险内控管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沃土”培育出经济发展的“新苗”。
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千山区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1.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5600亩,畜禽饲养量稳定增长,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EOD两个延伸项目完成项目选址,新艾高畜牧智能装备项目完成征地手续,惠安农业240栋食用菌基地开工建设,张三蜂蜂蜜加工基地启动运营,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农村“三资”清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村集体增收654.72万元,乡村振兴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上半年新建农村公路6条4.5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26条30公里,进一步织密了农村交通网络,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道路遗撒专项整治行动,城乡一体化扫保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安全屏障扎实筑牢,千山区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央环保督察涉及千山区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747家,发现隐患514项已全部整改;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突出整治线路老化、野外动火两大隐患,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当前汛期,千山区提前部署、积极应对,组织清掏十三中东南侧交通岗附近管网,开展汤岗子街道地道桥涵洞北侧护坡石挡墙裂痕修复、唐家房镇易发地质灾害点位3米护坡建设、大屯镇英不落村英摩线滑坡整治等工程。同时,累计投入56.28万元,发放70个水泵、150套分体式雨衣等防汛物资,确保群众度汛安全。
民生福祉暖人心
幸福底色更鲜亮
千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千山区坚持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等多项措施,上半年新增就业2314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一张张就业协议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让更多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医疗保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千山区强化医疗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解决了群众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让群众就医更省心、更放心。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千山区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惬意。大唐佳苑体育公园2000万元中央资金已下达,项目建成后将为居民提供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所;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3.22亿元改造资金申请到位,目前已签订协议107户,将有效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三车厂老旧小区外配套工程、凤凰湖水生态治理工程顺利开工,将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品质和区域生态环境。
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2.3万平方米扩面扫保,让城乡环境更加整洁;投入331.5万元,绿化8.9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5处,这些口袋公园分布在居民小区周边,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幸福驿站”;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雨霖绿景”对外开放,成为千山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汇园大道、鞍山路、建国大道等14.8公里路灯完成检修实现亮灯,困扰周边群众十余年的出行隐患问题得到解决,让群众夜间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千山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户水泡区群众得到动迁安置,告别了以往“雨天进水、出行困难”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困扰363户群众21年的临时电问题实现化解,用电难、用电贵、用电危险成为历史,让群众用上了放心电;大屯新兴社区1024户居民自来水并入城市自来水管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民生实事的“温度”丈量着幸福的“刻度”。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千山区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下半年,千山区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在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为全市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更多千山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