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众多考察研学团队、中央新闻媒体来到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大孤山铁矿,在这座开采出新中国第一车铁矿石的百年功勋矿山,亲眼见证“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经过20年持续治理,矿区实现年固碳532.5吨,成功完成从“碳源”到“碳汇”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亚洲最深的露天铁矿,大孤山铁矿最早开采于1916年4月,1948年鞍山解放后恢复生产,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恢复生产的铁矿山。截至2024年露天开采结束,大孤山铁矿累计采出矿石3亿多吨、剥离岩石8亿多吨。在百余年的开采过程中,大孤山铁矿形成了深426米、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巨大矿坑,因采矿产生的废弃岩石、选矿废渣,被堆积到了距离大孤山铁矿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之外的排岩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曾经这里刮大风,2米外就看不清人影,半天时间白衬衫领子就变黑了。”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生产副矿长宫长亮指向远处的陡坡回忆说,如今那里已长满了刺槐等绿色植被,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了修复这块深深的“伤疤”,近年来,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把百年矿山的未来发展与绿色矿山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启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目前,鞍钢矿业已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3800余公顷,复垦率超过90%,所属矿山均被授予“国家绿色矿山”称号。昔日寸草不生的工业废墟,如今已经逆袭成花海芬芳、瓜果飘香的绿色生态园。监测数据显示:建在大孤山铁矿排岩场上的鞍钢生态园负氧离子浓度达到5200个/cm³。更关键的是,这片区域每年可固碳532.5吨,超出碳排放100.7吨,实现了碳中和。此外,鞍钢生态园里种植的4000多棵果树,每年能收获4万多公斤苹果、李子、南果梨等水果。目前,鞍钢生态园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健身、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展示生态修复成果的鲜活课堂。自建园以来,园区已累计接待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社会团体等考察团组1800余批次。
为了尽快将大孤山铁矿恢复到露天开采前的原始地貌,目前鞍钢矿业正采用尾砂胶结固化回填大孤山露天采坑。工程所采用的尾砂均为鞍钢矿业多家选矿厂产出的尾砂,此举不仅能够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还能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尾矿库用地,为大孤山铁矿持续稳产增产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铁矿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面向未来,鞍钢集团将始终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将绿色低碳发展这张蓝图一绘到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鞍钢智慧和力量。